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新闻狂欢时 克制是种美德

反腐新闻是严谨而严肃的,部分官员对法治环境、政治秩序、公权监督的破坏,远比他们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恶劣万倍,几条香艳的传闻不会让他们的罪责更加深重,反而一个法制化、民主化社会体系的建设,容不得一丁半点的“听说”“好像”“可能是”。

  清晨上岗,一条新闻的流量让原本困顿的我立马清醒了。不错,大多数人还在梦乡的时候,那个数字已经很惊人了。

  这条新闻的标题中,包含了“周永康”、“央视女主播”、“秘密情人”等当下热得发烫的关键词,作为新闻主角的“叶迎春”,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即使没有加粗推荐,它还是能在众多行标题里被第一眼揪出,一瞬间与无数鼠标亲密接触。

  在表扬了年轻编辑对网友喜闻乐见题材的了若指掌之后,还是让他撤下了这条稿件,虽然在大家都醒来之后,它可能会创下近期又一个流量高峰。不得不承认,对于一名互联网从业者,这是个很大的诱惑。

  幸好我们还有另一个身份,是新闻从业者。在一片狂欢之中,克制倒成为一种困难的抉择。撤稿并非为同行背书,我没有任何证据来断定情人一说子虚乌有,就像这篇新闻里没有任何证据来说服我,叶就是周永康的秘密情人。洋洋洒洒近千字,就只提供了这么一则语焉不详的“传言”,而记者对该传闻的核证,仅仅是叶的微博快一年没更新了。至少,也要找到叶所供职的频道和栏目,问问她的同事,叶到底是怎么了。

  这并非周永康和叶迎春的特权,此前落马的大小官员,在出事之后,总有类似有众多情妇、包养女下属、潜规则女企业家的报道第一时间新鲜出炉。这样的稿件无疑是八面玲珑的:无论中外,老百姓对于诸如此类的政坛秘辛、桃色八卦有着天然的喜好,并不会像看其他新闻一样去追求事件本身的逻辑性和证据链;官员们往往也万分“配合”,权色交易和通奸几乎成了落马官员的标配,所谓的情人、情妇是否和此前的香艳传说相符,就不是公众关注的重点了;最最重要的是,在官员落马之后,对“困虎”、“死虎”的随意鞭挞,都是安全的,无论是否有证据,无论是否属实,反正当事人是没机会辩驳了。

  但是,没有证据链支持的传言终究是传言,尤其是男女之事,对普通人是伤害,对官员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不能因为违法违纪、贪赃枉法,他和她的家人朋友们就活该为一些捕风捉影承担社会舆论的压力,即使贪官真的生活腐化、通奸、长期与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包养好些个情妇,但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指名道姓生生加上一个情人,也是不公平的。

  从传闻到新闻,虽一字之差,付出的成本却天壤之别。一条传闻只需要在电脑前花十来分钟敲打键盘,而同样几百字几千字的新闻,对不同信源的独立采访,对不同说法的反复对证,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取舍去伪存真,需要记者编辑团队作战,让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文字尽量接近真相。在新媒体、自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这或许是新闻人存在的最大意义。

  由于中国特殊国情,以及纪委主导的反腐议程设置,媒体们原本应该赶在官员落马之前对公权力畸变的监督揭发,变成了事后对贪腐情节甚至花边情色的消费,可官员落马后权力的骤然消失,不能成为中国新闻人报道贪腐新闻时自降标准的理由。

  很多同行已经用细致的采访、核实、写作告诉我们,落马官员们已经非常努力的在创造各种匪夷所思的新闻素材。反腐新闻是严谨而严肃的,部分官员对法治环境、政治秩序、公权监督的破坏,远比他们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恶劣万倍,几条香艳的传闻不会让他们的罪责更加深重,反而一个法制化、民主化社会体系的建设,容不得一丁半点的“听说”“好像”“可能是”。

  用传言去打击谎言,终究会使剩下的真实失去力量。有人管的谣言,不能造;没人管的传言,也要会自己踩刹车。(文/搜狐新闻中心副主编 唐骏)

专栏策划: 搜狐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