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不停地给中国观众翻新故事,而中国的影视制作者不停地重复着永恒的主题。你可以不屑思密达恨不得将中国文化名人都算在他们祖籍的家谱上,但你绝不可小觑他们的文化消费以及销售的脑袋。
韩流面前,谁是真正的脑残?
事实证明,那些很多年前忧国忧民地痛恨韩粉、责之为脑残的社会正统阶层,现在很多人已经成为韩粉中的一份子,这要归功于最近几部热播韩剧。厦门一家公司52名员工集体请假,理由居然是“要看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大结局”,而老总居然同意了。

《来自星星的你》中金秀贤扮演的都叫兽满足了观众的理想恋欲。
20年前的韩流吹进中国时,就像《来自星星的你》中1609年出现在朝鲜王朝的不明飞行物。那些韩粉,就像女主千颂伊的网上处境一样,被社会正统阶层讥为脑残。
中国观众在千颂伊的身上找到了蠢点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亮点。就像每个丑小鸭,找到了成为天鹅、现实通往理想的途径。而守身如玉400年的叫兽,则满足了人们对于完美爱情中惊天动地的帅气、富可敌国的财富、超凡卓绝的才能,等等理想恋欲。
岂止一部《来自星星的你》。来自韩国的“思密达”,20多年来满足了所有韩流对理想追求的意淫。它像一盆私人定制的精神泡菜,将介于异域与近邻、现实与理想之间看似不同却完全共通的文化市场,刮起阵阵韩风,成功地将文化销售给了绑架着传教负荷的精神消费者。
三年前,中国各式“style”,很嘲讽地将消费的手指,点向了韩流式的娱乐。这手指,是点给自己的消费所向的,也是点给中国各路文化传教士的。据韩国经济研究院2004年底发表的“韩流现象与文化产业战略”报告说,《冬季恋歌》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万亿韩元(约30亿美元),其中旅游收入就达1万亿韩元。《大长今》的主要拍摄地——MBC文化院,2005年上映,截止当年年底便突破30万人次的游客量。2014年央视春晚如果没有“大长腿”,冯小刚的年夜饭,估计端多少道菜也不如这道泡菜。情人节如果没有《来自星星的你》,估计这个撞车元宵的日子鲜花都不太好卖,因H7N9禽流感影响而低迷的活禽市场还会更加低迷。韩剧意淫着故事,韩迷意淫着主人公,而中国的编剧和导演,依然在意淫着官样的奖项。
一群迷恋着仕途前程的中国官编官导,一群迷恋着中国观众口味的思密达文商,以及一群迷恋着生活理想和偶像的中国韩粉,三种关系中,勾兑中国观众最成功的,不是教化传播的动机,而是商业利益的驱使,它反映的是中国观众宁愿挨宰、不愿被劝的,脱离了教化功能的纯粹娱乐心态。
韩国人是有备而来的。根据当时的报道,2001年底,韩国文化观光部以白皮书的形式,提出进军中国市场的攻略。当年的韩民主党议员,曾经率团考察中国市场,提出了加强“韩流”的意见。此后,政府提议、政党参与、国家鼎力、商人投资的韩流决策,将一场隔岸之韩国文化之火,刮起一场由东向西的文化韩流。于是,一部《大长今》,撂倒了众多中国的古装戏;一条大长腿,绊倒了众多中国的美少女。这个情人节,更是让各路公知、文青、以及那些半只脚踏进影视圈的大V,都将炸鸡与啤酒挂在了嘴上。他们像从前被人讥为脑残的韩粉一样,如数家珍地谈论着李敏镐、金秀贤,猜想着来自星星的你会用怎样的方式结局。他们唯恐被韩粉所不屑,唯恐在这波文化消费中被人看作土得掉渣。
抢占娱乐消费市场,抢占文化传播阵地,看上去是一场东辕西辙的角逐,实际上是各自寻找着所需。但出现在新京报版面上、读者自掏腰包的那只广告,韩粉自掏腰包奖给李敏镐们怀抱中的百花,还是足以令太多的中国文化人羞愧。
就像三星不断翻新着他们的手机一样,思密达不停地给中国观众翻新故事,而中国的影视制作者不停地重复着永恒的主题——谍战、宫斗、婆媳矛盾。你不能说谁比谁更用心,只能说谁比谁更把对了中国观众的脉,摸准了他们的心思。你可以不屑思密达恨不得将中国包括古代的文化名人都算在他们祖籍的家谱上,但你绝不可小觑他们今天用在文化消费以及销售的脑袋。
三星跟iphone在抢占中国的手机市场。韩剧同样跟美剧在争夺中国的屏幕市场。中国的娱乐消费者与手机消费者一样,用手中并不宽裕的钱包投票,这已经不是当年一句“脑残”就可以不屑得了的。真正脑残的,不是伸长了脖子等着下一集的韩粉,而是那些不思进取的娱乐生产商和制造商,是那些拿“全智贤只不过是当年张国荣的粉丝”来粉饰文化自尊的那些文化阿Q。
韩流面前,韩粉狂欢。在这股刮了20多年的思密达娱乐旋风中,有的人幻想着如何炮制浪漫跌宕的剧情,有的人幻想着如何像剧中人那样炮制自己的生活,而有的人,还在幻想着下一金鸡奖是不是花落自己的手中。三者关系之中,谁是真正的脑残,这个问题梳理起来,我看一点都不比猜测400年前的教授来世今生更难。
专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