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月31日宣布,允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收购摩根士丹利10%左右拥有投票权的普通股。很多人期望中投能够成为中国的淡马锡,其实淡马锡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它不可复制,在精英专制模式下能够运转顺畅的淡马锡很难在中国复制…【详细】【网友评论】
中投:手握重金的被动投资客 |
中投的一笔“被动投资”根据美联储发表的声明,中投将通过其子公司间接购买这些股份。中投方面说,将不会寻求摩根士丹利的控制权,也不会寻求对摩根士丹利的运营施加影响,这一投资将为被动投资。这次注资源于摩根士丹利与中投在2007年12月签订的投资协议。根据当时的协议,中投公司将购买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的约9.86%,但后来由于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向摩根士丹利注资,中投公司股权被稀释至约7.68%。【详细】 |
中投投资大摩约亏损9亿美元 说来也不奇怪,中投是一家实际以外储为资本运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必然需要对海外进行各种投资,摩根士丹利当然是选择之一。只是肩负2000亿外储保值增值任务的中投自2007年以来在海外的战绩说不上出色,充其量只能说是成绩平平,反倒是在国内似乎是一帆风顺。 |
淡马锡的成功不可以复制 |
外储运营部门被期许承担保值重任根本上,超出实际需要的巨额外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虽然说大伙都意识到以前追求出口创汇的政策导向错了,没能及时纠正。但架不住目前形势,暂时还没什么有效办法能够扭转外储继续上升的局面,只能寄希望于外储运营部门能够承担保值重任了。只是,投资是一项很专业的工作,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运作这样天量的资金更是难上加难。 |
淡马锡不是儒家治国的结果 成立中投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作为全球外储第一大国,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额仍在上升。全球金融市场随便有点风吹草动,中国人民辛苦积攒下来的血汗钱,没搞好的就消失一个天文数字,这怎么能不让爱国人士揪心呢?的确需要好好管理和使用这笔巨额财富,确保它能够保值增值。 |
现有体制很难保证外储的安全 对于中投来说,虽然它的资本金是来源于央行的外储,但它的上级部门却是财政部。财政部很大程度是金融国资委,中投只是它手里的一张牌。这种体制下诞生的中投自然会有很多压力,甚至可以说处处受制。资金规模大当然很好,只是这并不能保证你能无往而不利。这不难理解,给你2000亿美元,去实现某些人幻想的高收益率,可能吗?不可能!
|
要让外储增值,还得多元化 |
中投一出手,审批自然来作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中投在经营上先天就会有一些劣势,赚了钱自然是皆大欢喜,赔了钱那搞不好就是民族罪人了。况且,中投一出手,审批自然来。毕竟阴谋论者不是中国独有的,它是不分国界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中投往往不得不放弃投票权或者一再声明没有控制意图。这种投资掣肘,让人误会成散财童子、冤大头在所难免。在这样的压力下,利用自身优势,搞一些堤外损失堤内补也属正常,只不过这又会给人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印象了。 |
外储运营体制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 由财政部作为出资人的改革模式并不令人放心。作为掌管财政大权的中央部委,财政部掌握的权力已足够大,没有必要让其在外储方面掌握更大的权力,更不能如坊间所言,成为金融国资委。这种尾大不掉的体制苦头难道还没吃够么?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