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民国范儿”的自主招生佳话1929年夏天,青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时,钱钟书一看数学试卷,几乎全不会,蒙了几道就匆匆交卷,最后成绩是15分。按规定这样的成绩都不可能被录取。但他的国文和英文成绩特优,令校长罗家伦一大为赞赏,立刻决定将其破格录取。——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则充满“民国范儿”的自主招生佳话,在今天看来更像一种无法落地的传说。我们看到的事实是,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破冰开启,质疑与非议就始终如影随行,且愈来愈炽。【详细】 |
调查显示:自主招生,人民很担心12月8日《新民晚报》的一则调查: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有69%的上海市民认为,自主招生很难遏制中学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应试现象。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83%的市民最怕遭遇“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其次担心的是“某些环节不够透明不够具体,考生无所适从”,比例约为67%。再接下来是“对一些考生不够公平公正”(55%)等。市民认为保证高校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80%的市民希望“录取过程公开、透明”,72%的受访者赞同“成立专门的监督纠察机构”。 |
人民为什么不相信自主招生经验使我们以最大恶意揣测现实这是一个怎样艰难而尴尬的时刻?一方面,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苦民久矣;另一方面,当“不拘一格录人才”式的自主招生又遭遇多达83%市民的腹诽。这显然不是说,“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在一个缺乏诚信或民主的土壤之上,民众永远只能是依据他们日常生活的世俗经验,从而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某些现实。由此而言,上海市民最担心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和“某些环节不够透明不够具体”,未必不正是一种普遍的民意关切所在。【详细】 |
知情者也承认自主招生是个黑箱历年高考,总有舞弊黑幕。那么拿什么来保证自主招生不会如此?今年两会上,作为“体制内”以及知情者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曾表示,自主招生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某些分数不怎么够、在边缘状态的学生进入高校的一个手段。张鸣教授也曾撰文指出,自主招生自留地成为学校某些部门权钱交易的一种机会。在不少学校,自主招生实际上是个黑箱,最起码也是灰箱。 |
自主招生对多数农村考生严重不公自主招生也关乎公平性原则。我们看到,自主招生已经明确地表现出了对农村考生的抛弃或排除。尽管对有些农村考生无力负担长途旅费的问题,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简章已言明“可以向我校申请资助”。但显然钱并不是最重要的。如一些农村学校校长、教师认为,自主招生提倡素质教育是好,但是没有考虑到农村学校的资源配置。对于自主招生所要求的获奖条件等,许多老师也表示这会将农村孩子排斥在门外。至于特长加分、各种比赛加分,这些同样都是城市孩子的专利。【详细】 |
钱钟书的故事仍将只是一个传说高校体制不改,自主招生没戏包括自主招生在内的中国高考政策的改革,必然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管理体制即为全局,而自主招生仅为一域。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以行政为主导,缺乏民主的公开与透明。而与此同时,在过去数年的自主招生改革中,高校也没有通过对内部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改革,没有以公开、透明的招生方式,打消大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问题的质疑。这才是要害所在。 |
自主招生不得不面临的艰难时刻中国远未能找到一条足以获取公信的教改路径,尽管河上有桥,他们却偏要摸着河头过河。如我们所见,自主招生以来,从面试制,到校长实名推荐制,再到“北约”、“华约”和“理约”三个高校自主招生联盟联考的招考方式,各个高校貌似都在穷尽一切可能,使自主招生变得更有说服力。但是,假如自主招生永远只体现为“一域”之折腾,而无“全局”之谋划,同时,如果高校本身仍然漠视这种做法应当具备的公正及公平这两个根本,则这场改革仍将行之不远,钱钟书的故事于今天也仍将是一个传说。这已是自主招生所不得不面临的艰难时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