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水北调”工程将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缓解北方用水问题。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调”,要将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为良田。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不见不散》的牟其中老师,在喜马拉雅山上炸个五十公里的口子,引进南太平洋的暖风,把青藏高原变成鱼米之乡…【详细】【网友评论】
海水西调:治旱良方还是大忽悠? |
南水北调之后的海水西调据报道,新疆正在研讨“海水西调”。新闻透露,内蒙古已成为“海水西调”的试点省份,锡盟成立了“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据说项目一期总投资要628亿元。这个“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 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详细】 |
海水西调能治沙尘暴其实,海水西调的提法并不新鲜。2004年已经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根治我国沙尘暴。本工程有十大效益:10万平方公里干盐湖被海水永远镇压,根治跨国沙尘源;增加降水量;治理沙漠;发展绿洲吸收二氧化碳;改善西北及内蒙古气候;促进渤海海水大循环。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发展沿线6大养殖场;创建辽西提水段工业走廊;扩大100万平方公里绿洲的工农业产值;超级海水淡化场,增加1000亿立方米海水淡化水,按国际价1美元/吨计算,仅此一项产值即达1000亿美元,几乎为目前我国GDP的1/10,可谓效益巨大!【详细】 |
海水西调是治旱唯一办法“海水西调”最初是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发起,后来才联系到新疆,这是解决西部地区常年干旱的最好的、也是惟一的解决方法。对于“海水西调”选择渤海作为取水源,张宝印首先解释, “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渤海距浑善达克沙地只有400多公里,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据悉,浑善达克沙地是对北京气候构成严重危害的最近沙漠之一。渤海湾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含盐量相对较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渤海成为不二选择。【详细】 |
“给喜马拉雅山开口子”行不通 |
输海水不如直接运淡水抛开海水提送和淡化、工程建设和维护的高成本不说,海水进入内陆存在着大规模土地盐碱化风险。另外,还有季节问题,海水所流经的地方多有漫长的冬季,结冰断流了怎么办?即便海水西调成功,又怎能保证蒸发的水分只降雨在当地,不会形成新的气流循环方式?使用如此庞大的资金,建设前景如此难以预料的工程,或许还不如直接向内蒙古和新疆运输淡水更可行,至少能让当地民众立刻受益。 |
人为破坏地表径流的因素不要忽视 蒸发量大,不等于降雨量大。当年在新疆腹地的湖比如说罗布泊,1942年时尚有3000平方公里水面,1972年以后干涸。罗布泊的面积够大,但也没能影响新疆的降雨量。罗布泊干涸在于塔里木河的的流入量急剧变小。整个塔里木河,水库有130多座,抽水泵站有400多个。这才是罗布泊消失的原因。 |
渤海污染严重,海水淡化成本太高 再来说淡化的事情。虽然中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每天依然只能生产大约50万吨的海水,主要用于沿海的工业企业,总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一。这个数字比较少,是因为淡化海水的定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并未形成。南水北调到京每吨水的成本已经10元左右,调来的淡水比本地地下水贵多了。北京前一阵子还在研究海水淡化入入京的问题,但淡化水比调水更贵,只好暂时搁置。新疆这个问题更复杂,调海水既有距离成本,又有淡化成本,只能是贵上加贵。 |
拍脑袋决策越少越好 |
借公共利益的皮,坐吃山空 这些年来,社会上这类不靠谱的建议还有很多,比如填平台湾海峡、引海入京把北京变成一座滨海城市等。这类大工程多有一个特点,表面上是为了公共利益,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或生态环境,但私底下,打的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算盘。随着现代传播业的发达,有些官员也懂得了包装的道理,要做就做大工程,最好能做有历史功绩和社会影响力、战线越拉越长的工程。【详细】 |
砖家们以后恐怕会后悔的 就像这个“海水西调”工程,当下还有比改变新疆和内蒙古生态环境更大的“牌坊”吗?有网友在新闻跟帖中就分析了,工程一旦立项,在设计和论证阶段是专家教授获益,在征地占地阶段国土部门获益,在勘探施工维护阶段工程地质水利部门获益、在治旱阶段环境部门获益、在卖水阶段市政部门获益,而在每一个实施阶段,当地主管官员想要有所收益都很简单。 |
专家还是尊重良知为好 专家们拍大腿拍脑袋的时候,心里基本上不算账,好多人都是张嘴就来,按照主办方规定的议题鼓掌通过,完全不考虑实际上的可行性。这种水平跟牟其中老师差别也就不大。什么给“长城贴瓷砖、给太平洋装栏杆、给赤道镶金边”的主意都能想出来。这种主意本来主要是去忽悠领导的,被媒体一报道,就变成忽悠人民了。广大人民群众一定不要被这一小撮的专家忽悠了。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胡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