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银幕购物狂:消费的不是金钱是寂寞

    虽然当前经济形势不太景气,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购物欲和购买力却有增无减。此种现象在电影中也有所呈现,我们看到了那些被消费魔力驱动的女性,她们痴迷购买,乐此不疲,在物化世界的浮花浪蕊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喜人生。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穿普拉达的恶魔》《巴黎拜金女》《大和抚子》《天生购物狂》等等,购物狂电影席卷全球各个角落,购物狂也成了全球内的通病。有精神病学家把这种无法控制地购买行为称作疾病。但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的购物狂电影都告诉我们,除了物欲的攀比,更多的则是生活在消费时代的不安全感,都市生活中的孤岛寂寞,催生了购物宣泄的需要,购物狂并非是天生的。社会崇尚财富与奢华消费的观念已经给我们施加了太多焦虑和诱惑,正如《天生购物狂-西方购物简史》作者帕克特所言,我们和购物狂的差别仅是个度的问题。


《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我需要”是个没安全感的咒语

    “我需要”是一个咒语,女主角丽贝卡就被诅咒了。当一个女孩需要面试的时候,需要感受温暖的时候,需要感受人们尊敬的时候,需要上电视的时候,她的内心深处都会蹦出来一个声音对它说,“你需要XX”。然后她就会冲进一家商店,为自己买一堆化妆品,买一条丝巾或一件裙子。她们的需要是因为要融入这个消费时代的主流,广告、信用卡、促销无处不在,此后被追债,去投机取巧。【详细

《欲望都市》:声色过后女性自由独立何在?

   这部电影把物化世界的诱惑发挥到了极致。整部电影堪称一场声色繁华的广告大片,4个购物狂般的女主角,共用了300多套品牌服装,上千件单品,各种服饰令人眼花缭乱。而我们所关注的女性自我认知,以及女性真正的自由独立等严肃论题,在片中却退居次要位置。相似的《穿普拉达的恶魔》中女主角卷入纷纷的时尚江湖,情感却每况愈下。《巴黎拜金女》目标则是傍大款追求奢华生活。【详细

《天生购物狂》:宁做购物狂不做都市孤岛

    《天生购物狂》中女主人公芳芳身世凄凉,缺少家庭温暖,长大成人后,似乎只有在狂热购物中才能找到快乐。《非常完美》中章子怡主演的苏菲失恋后,为重新赢得男友的眷顾,她所使出的第一夺爱招式便是疯狂购物。电影《耍酷一族》中,无药可救的浪漫主义者T.S.与布朗迪两人被女友抛弃后,心碎的他们选择到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寻求安慰。购物狂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选择的苦恼。【详细

 
往期回顾

南桥:美国大学顶个球

    中国人申请美国的大学,关注学校和专业排名,别的不怎么多管。美国人选学校方法和我们差别颇大。当然学校和排名也不是不重要,但是他们还看很多其他因素。有些学生居然会因为某个球队去上一个学校。美国的大学体育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俄克拉荷马大学,其橄榄球队在全美赫赫有名。该校长曾呼吁:我们应该在球队基础上,建立起一所大学起来了。很多大学球队的教练,工资是校长无数倍。人们一般以为,大学的球赛,因为拉拉队、乐队等,可看性超过职业赛事。在德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这些地方,有的中小学家长为了挽留一个好的教练,有的家长都自己凑钱,给教练开奖金。而我们邻居小孩选大学时候的考虑因素之一,居然是她儿子上某某学校,可以继续参加校队的游行乐队,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乐队是干嘛用的。 【详细

草威:王朔的道歉和道别

   步入中年以后,王朔总是在两件事上自我重复。一为道歉,二为道别。在《非诚勿扰2》里,他编造了一个人生告别会,来满足自己对道别的诉求。道别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内心的诸多情结,它们在电影里,也一股脑的出现:海军、大院、共产主义、女儿、美、自杀、生老病死。把这些感情用几部作品变着花样的来回阐释,显得多少有点矫情,但其实细想想也是好事,我们这个时代又缺少忏悔又缺少深情,王朔都找补上了。再者说,能把临别赠言当成创作内容一写好几年的作家恐怕也就他一人吧?其实整部《非诚勿扰2》里,讲的同样是这两件事,道歉和道别,当这两件事儿慢慢变成一回事儿,王朔就有了一种温暖的情怀,在白驹过隙的人生里,留下几句喃喃而绵长的絮语。到影片最后,使人潸然泪下的,不正是这个吗? 【详细

瓦当:乡村的后窗

   村委会后窗外是一个占地上百亩的现代化苗圃的玻璃工房。刘集所在的大王镇,聚集着一批大企业,全球最大的新闻纸制造商就坐落在这里。当地的干部认为在大王“不好干”,因为这里全都是大企业、大老板,“他们本领通天,有时不把镇里放在眼里。”一个坐落在乡村的大型现代企业很有意思,即使生意做到了全世界,也要受县里、乡里的领导调度。想象一下,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乡长甚至村长,煞有介事地视察一座企业航母的场景,似乎不无荒诞。一个村长就有当大企业老板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唯一缺少的是普通农民的表达。无论繁荣与凋敝,他们的乡村都是被别人塑造出来的,他们关于乡村的梦是什么?他们有做梦的可能吗?一切都不得而知。作为乡村真正的主人,从叙述的他者,走向主体的自我建构,路还很遥远。 【详细】 

张鸣:“准生证”盖着的阴沟

    好些东西都要有准生证,没有,即使生下来,也算不合法。南方科技大学已经筹办三年了,不仅校长到位、资金到位、教授到位,一个少年班的学生,十岁的山东神童,也已经来到了学校,但是,准生证却依然没有批下来。就像一个孕妇,十月怀胎,羊水都破了,却因为准生证没有下来,迟迟不能生,在肚里日复一日地憋着。对于一个大学而言,问题要比产妇更加严重,因为没有准生证,今后毕业的学生就没有毕业证。全国所有大学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由教育部统一发的,各个学校,不过是经手人而已。就跟这一轮的城市化把全国所有的城市都变成一个样似的,全国的大学也正在迅速地趋同,以后学生再考大学,也就不用填报志愿了。公开反对南科大,当然不智,现在有网络,有微博,但把它拖到胎死腹中,还是可以的。 【详细

 
 

路透社2010年度图片:不同世界的孩子们
    1/2010年6月5日,在爱尔兰Cushendall圣玛丽天主教教堂中,双胞胎艾妮-奎因和艾莫尔-奎因参加她们的第一个基督教盛餐礼,在当地教区礼堂中享受甜食。基督教徒认为,第一次基督教盛餐礼非常重要,因为圣餐是天主教堂的重要活动之一。

    2/2010年6月10日,在距离俄罗斯南部城市斯塔夫罗波尔30公里的Sengileevskoye村军事训练营中,男孩们坐在装甲车上。前俄罗斯军人组建的军事训练营,每次接收30名10到18岁的男孩进行训练,他们能够学到基本的武术和武器使用知识。

    3/ 2010年6月17日,一名东正教犹太男孩正通过公共汽车车窗向外看。

    4/2010年5月25日,在南非索韦托的住房前面的泥土广场上,当地学校的孩子们在分组踢足球。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1日在南非开幕。

图片来源: 搜狐大视野

 《宽银幕》:紧随电影的潮流

    在过去的十年中,电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洲电影主动出击;一直萎靡的纪录片流派取得了突破;数字电影和DVD使得低迷已久的电影历史得以复兴,并在进一步实行方案革新;世界电影已经朝着真实性和视觉性的方向转移;而动画片也比自迪斯尼成立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占主导地位。因此,每个月,评论家兼电影制片人的马克.卡曾斯都会在知名杂志《前景》(Prospect)中指出这些变化并予以形象地阐述。在对英国、欧洲、伊朗、印度和墨西哥电影的评论中,作者注意到了现代电影中易变的社会潮流和审美意蕴。作者还有一本《电影的故事》。

《周末》:三天聚会重启人生

    经历二十多年的牢狱生活后,约尔克被总统赦免释放。为庆祝他重获自由,姐姐克里斯蒂安娜在柏林郊区的房子组织了一个周末聚会,邀请约尔克的朋友参加。克里斯蒂安娜希望这是帮弟弟开始新生活的好机会,不过,对于参加聚会的人来说,心情复杂,往昔不堪回首。约尔克曾经是德国红军派成员,这个深受极左思潮影响、发端于西德六八年学潮的团体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成暴力恐怖组织,在七八十年代制造了多起震惊世界的绑架、谋杀事件,约尔克正是这些恐怖事件的参与者。与约尔克的相聚,把似乎已远去的种种选择、评判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天生购物狂》:西方购物的一部简史

     购物可以是一种职业、爱好、宗教抑或一种疾病。购物影响到我们每个人,成了我们的生理和文化DNA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斯顿·丘吉尔写过《英语国家史略》。今天,劳拉·帕克特写了一本美国白人的购物史。劳拉用她的这本著作向丘吉尔致敬,为我们深入描绘了购物习俗的变迁,从丝绸之路的香料贸易一直到现代社会规模庞大的食品杂货商店和大型商业区。她分析了商场设计背后的策略、婚礼礼品隐含的意义以及女人结伴购物的好处等。商业活动的形式会发生改变,但疯狂购物难以抑制。作品文笔清新、可读性强,精辟阐述了西方文化一个侧面的演变过程。

《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无论何时出现一种新兴传媒,人们都自然而然地被其带来的信息——“内容”——裹挟其中。 佳肴一道接着一道,一道比一道丰盛,简直让我们“口不暇接”。随着联网计算机不断变小,逐步瘦身成iPhone、黑莓手机,已经变成移动宴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家中,在单位,在车上,在教室,钱包里,口袋中,盛宴随时都有。就连对互联网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保持警惕的那些人,也不会让自己的担心影响到他们对技术的使用和享受。电脑屏幕以其丰富和便利吓退了我们的怀疑。我们的这个仆人,看起来就是要蛮横无理地宣告,它也是我们的主人。

 

中国政治学家史天健教授去世

    25日,史天健教授在美国去世。史天健是文革后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是近年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政治学家,曾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北京的政治参与》一书,还在杜克大学创建了中国选举研究专案。他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政治参与,以及政治文化对人们政治行为的影响。他把政治学当作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战场的态度,在中国可以说极为稀缺。

 

劳伦提斯:现代电影界的拿破仑

    迪诺·德·劳伦提斯(Dino De Laurentiis)个子虽小,说到好莱坞现代电影他却是数一数二的泰斗:他不仅是慧眼金睛的制片人,更是一个完美的生意人,他以对电影的激情和无人能比的野心创造过一个又一个电影神话。他身后留下500多部电影编织成的梦幻世界,在电影历史的银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他曾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意大利电影“新浪潮”的顶峰代表 。

 

捧红一众大明星

     1950年代末期,迪诺建起了“苔伯河上的好莱坞”,出品了包括《尤利西斯》及《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经典影片。迪诺帮助大卫·林奇和施瓦辛格成就了他们的电影事业,并且发掘出斯蒂芬·金小说的强大电影市场。以售卖电影海外发行权的方式筹资拍摄新片的体系是他开创的。在漫长的电影生涯中,迪诺对他选择的事业激情从未衰减。他曾说:“电影是需要你全身心投入去爱的事物,要不然,你最好忘记它!它需要你百分之百的投入。”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