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非新闻文章

瓦当:乡村的后窗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瓦当
2010年12月29日20:18

  普通农民的乡村是被别人塑造出来的,他们关于乡村的梦是什么?

  在刘集——山东最早的农村地下党支部,镇委书记不无骄傲地讲起胡锦涛总书记去年来考察同他四次握手的细节:下车时握了一次,汇报前一次,汇报后一次,临走时又一次。这位镇委书记年轻、有力,透着一股豪气和自信。在饭局间隙,他叫当地的一名女干部站起来献上一首镇歌:“大王人心胸多开阔,浩浩荡荡一条河……”

  刘集的镇村之宝,是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封面上的书名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一部以刘集革命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拍摄目前已近尾声,目标直指央视黄金档。今天的刘集支部旧址,保留了民国时期当地民居的风貌,飒飒秋风中的小小院落宁静、沉实,院内石榴飘香。讲解员推开后窗,说当年敌人来了,共产党员就是从这里撤退的。

  而现在,村委会后窗外是一个占地上百亩的现代化苗圃的玻璃工房。刘集所在的大王镇,聚集着一批大企业,全球最大的新闻纸制造商华泰集团就坐落在这里。当地的干部认为在大王“不好干”,因为这里全都是大企业、大老板,“他们本领通天,有时不把镇里放在眼里。”

  一个坐落在乡村的大型现代企业很有意思,即使生意做到了全世界,也要受县里、乡里的领导调度。想象一下,一个通常意义上的乡长甚至村长,煞有介事地视察一座企业航母的场景,似乎不无荒诞。但在中国,一个村长就有当大企业老板的能力。这缘于中国政企不分的特殊国情,一个企业的成功背后往往是整个地方政府合力运作的结果。我在刘集和在华泰看到的标语口号如出一辙,粗砺而又实用。

  像很多宣传材料所写的那样,在广饶大王这样经济发达的乡村,“涌动着一股干事创业的劲头”。这劲头被政府加快发展的强力所引导,被地方的能人、大户所鼓应,也被齐国故地重商主义的传统所支撑。这个过程中,唯一缺少的是普通农民的表达。无论繁荣与凋敝,他们的乡村都是被别人塑造出来的,他们关于乡村的梦是什么?他们有做梦的可能吗?一切都不得而知。作为乡村真正的主人,从叙述的他者,走向主体的自我建构,路还很遥远。

  我总在不由自主地想象,当年的地下党员从刘集支部后窗跳出时,他的眼前呈现的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百年历史沧桑的中国乡村,变与不变的又各有几何?

(责任编辑:王德民)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