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石原慎太郎们: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右翼

   提到石原慎太郎这个名字,中国民众立即会联想到很多词汇:日本右翼,反华分子,军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民粹主义者,煽动者,麻烦制造者……他是政客,也是作家、导演、航海探险家;他既反中,也反美,他是国际上的麻烦制造者,更是日本国内的麻烦制造者;他强调日本的优越,也主张日本与亚洲共存;他讴歌神风队员,质疑南京大屠杀数字,参拜靖国神社,却也厌恶战时日本;他反对当下体制的中国,却喜爱历史文化的中国;他是煽动家,经常刺激公众的神经,不遗余力地批判日本的种种弊端,却又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之一……
    我们说的在街头反华的右翼分子,石原称他们是“街头的暴力集团”。而在日本的右翼集团中,从石原到西村真悟、龟井静香、平沼赳夫、扇千景甚至中川昭一等等却并非头脑简单,而是一批有才华的人,他们特立独行,奉行自由主义作风,高举改革日本的大旗……

教育背景:在文学艺术和事业上富有才华

    石原首先是一个作家,而且著述颇丰、名声大噪。他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发表了中篇小说《灰色的教室》,24岁发表《太阳的季节》,掀起日本全社会争论,获得日本文学界最高奖芥川文学奖。后又在《挑战》和《日本零年》《一个可以说不的日本》中阐述政治观点。长篇小说《弟弟》不仅畅销还搬上荧幕赚尽泪水。西村真悟出身律师,龟井静香东大毕业还办过画展,盛田昭夫是索尼董事长……【详细

政治哲学:信奉个人自由主义,以大胆改革为志向

    石原信奉人的自由最重要,尊重人的自由、个性最重要,他放言不喜欢一个独裁的国家,甚至不喜欢战争时的日本。他平易近人却透着反叛,嘲笑政客和中央政府,主张对富人大量征消费税。因为政绩卓著三次连任东京都知事,要以东京为样板,改造日本。还称“在街上跑着宣传的都是暴力集团”。龟井静香也是一个改革践行者,以反对央行和大财团著名,扇千景甚至不把皇室放眼里…… 【详细

对外关系:以反对强权的名义,厌恶中国更厌恶美国

    石原是反共的激进分子,却又狂热地喜欢中国文化,他崇拜邓小平,盛赞中国的798艺术,称他们是独立思考的进步力量。他更看不惯美国强硬地对外推行政策,只因为他反对任何强权。他抨击日本缺乏对美中关系中独立地位的思考。他在《日本可以对美国说不》反对奴化政策。龟井静香嘲笑美式资本主义。他们厌恶中国美国,实际上是厌恶日本政府和社会无视独立自主……【详细

 
往期回顾

谷川俊太郎:诗人与喧哗时代

    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债权国,并到海外大肆并购,摆脱美国的喧闹声是盛宴上的狂欢。1989年,欢呼声达到了一个高峰。年长谷川俊太郎十岁的盛田昭夫和小他一岁的石原慎太郎合作出版了《日本可以说不》。像“民族主义”、“爱”,这些词,在当下日本,也有外来词的意味。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翻译过来的,是外来语。 石原,作为一个人,我喜欢他。但是政治立场我们完全对立。偶尔他会给《朝日新闻》写“石原慎太郎语录”,这时候他不再用政治家的语言,而是用文学家的语言。即使我反对他写的东西,他也会跟我产生共鸣,因为他使用的是文学的语言。无论我们在政治观点上如何对立,我们仍然是朋友,当然,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面了,但内心深处我们仍然是朋友。 【详细

萨苏:石原慎太郎,右翼狡狐

  作为右翼领军人物的石原慎太郎,堪称右翼中的“狡狐”,他被称作“右,而且知道怎样右”的人物。象有些右翼 人物那样去烧左翼议员的房子,这种事情他是绝不会去做的,他善于谋定而动,往往能够让自己“右”的行为作得“有道理”,而为日本的中间民众所接受。他是电影《我为君死》的总编剧,他选择没有太多政治色彩的东映株式会社来拍摄这部影片,避免观众有先入为主的政治观念。他选择的题材是二战中的“特攻队员”, 日本的自杀飞机驾驶员,是一个奇特的群体,他们大多只有十几岁,在自杀撞击盟军军舰前多半没有任何战争经验,被日本民众视为 战争中“纯洁的牺牲”,石原选择这个题目,以怀念“纯洁的牺牲”为借口,即便左翼也难以指责他而不为日本社会所责难。 【详细

老冰:石原失败是不可想象的

   研究石原慎太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一个因素:此人少年得志,顺风满帆,从来没有吃过亏的。而且他的“少年得志”和一般二世祖不一样,人家可是一个孤儿自己赤手空拳打出来的天地。你说在思想的最深处,他能看得起谁?有谁能让他住口?石原慎太郎在大学三年级完成了《太阳的季节》,让他弟弟裕次郎红遍了日本,现在60左右的日本大叔大婶几乎全是裕次郎的粉丝,他也跟着赚足了人气。有这些有利条件,所以在历次选举中石原慎太郎能够无往而不胜。这么说吧,石原慎太郎的失败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这个人气作后盾,石原慎太郎才能随心所欲地胡说八道,根本不要考虑说完了对下次选举有什么影响——铁杆粉丝们能原谅一切。他又高举改革大旗,顺应日本反美的情绪,无往不利。 【详细】 

梁文道:没逻辑的中国不高兴

  号称中国民族主义领军人的王小东,在《中国不高兴》里有篇《王小波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虚伪、最丑陋的神话之一》的文章,题目很有气势,令人以为他将有什么绝招使出来,可把王小波批得体无完肤。孰料他竟然说:王小波的东西我读过的只有他的几封书信,还有一两篇骂中国人的文章,主要是从他与我的一些朋友之间的对骂得知的。我仔细地读完了“不高兴”。主旨很简单,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中国生存在动物凶猛的国际丛林中,处处是威胁。他们反对文艺腔,却又不给一个定义;他们反对崇洋媚外,为巴勒斯坦辩护,但它也不是中国的一个省;他们甚至认为毒牛奶也是西方逼出来的。这本书不好读,不是它太深奥,而是它制作太糟。你只能跟着一股不高兴的情绪走,走到哪儿说哪儿。 【详细

 
 

 

Satuaday, Oct 02, 2010
法国巴黎时装周,模特穿着Antonio Marras的设计款服装走秀。摄影师:Jacques Brinon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参加节日游行的人们在脸上彩绘装饰,阿拉哈巴德,印度。摄影师:Rajesh Kumar Singh

Wednesday, Oct 06, 2010
葬礼上,人们在进行传统的宗教仪式。摄影师:Oksana Yushiko


Friday, Oct 09, 2010
伊斯兰小学学生在教师节放飞系着纸条的气球。摄影师:Ali Jarekji

图片来源: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安德森:《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佩里-安德森在这本书里全面考察了当代思想领域的各种变化,从极右派、自由主义中间派到马克思主义左派,从保守思想、自由思想到激进思想,其独特的视角至今罕见。 20世纪的主要思想家和他们的贡献一一进入安德森的视野,包括著名右翼思想家施米特、施特劳斯和哈耶克,自由派哲学家罗尔斯、哈贝马斯和博比奥,以及左翼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如历史学家汤普森、布伦纳和霍布斯鲍姆,古典学者廷帕纳罗、社会学家瑟伯恩和小说家马尔克斯等。 本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史的著作,是一份对于特殊知识景观的全景指南。 这位“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将会讲述西方思潮的渊源和如何在解释世界的争论中前进的。 【详细

《抗争性政治》:于建嵘的底层立场

    这本书是从底层的视角来回应当今社会敏感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底层社会最需要的是依法限制公共权力并且依法保障个体人权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而不是所谓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少数人的利益服从于多数人的利益的道德高调与权利陷阱。相比于公共领域里的民主参政、民主选举的政治权力,以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为核心本位的以人为本的私人权利,更加需要包括民间组织、民主选举、司法独立、权力制衡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刚性制度框架的强力保障。这是一本从严格保障个人权利为本位的思路出发,强调无论是多么冠冕堂皇的借口,只要是合法权益,都不能通过强权剥夺的宣言书。 【详细

 《日本物哀》: 站在《菊与刀》的另一面看日本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了解“物哀”就不能把握日本古典文论的精髓,难以正确深入地理解日本传统文学以及日本文学的民族特色,也很难全面地进行日本文论及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本书是日本复古国学大师本居宣长通过注解《源氏物语》等日本经典著作,全面深入地阐释物哀论之代表作品,对理解日本文学及文化意义重大。本居宣长的洞见在于看到日本民族性孕育与催生出的不同于汉文化的特质。文化之交融与相互影响乃是客观存在之事实,但未必一定有明确的价值高下之判断,尤其是“源”未必优于“流”,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往往更成为各“文明古国”在不长进的现世里一种带着阿Q精神的遮羞布。 【详细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话里有话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学者的专业研究表现为随笔札记的体裁,视角、观察深刻独到,文字表达通俗可读,既有历史要点的知识,也有现实问题的评论。文章多是中国历史上的小故事,从中可以发现钓鱼执法、民告官的上访、对举报的打击报复等等,这些在今天都得到了延续和继承。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这是潜规则横行下,扭曲了的制度化导致的变态。作者谈古今,论公器,议乡村,观风气,绘世相,顺着一道道菜,看似对古时的官场风气的嘲弄,实际展示给我们的则是,现在丝毫没有进展的政治文化。 【搜狐读书

 

巴金:勇于反思,良知长存

    巴金先生已离开我们五年了。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续写《怀念振铎》,他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也曾经是巴金的读者。而巴金讲真话、自我剖析的精神则是中国良知的丰碑。 【详细

 

写小说就是为了打动读者

     巴金和同代文人一起提升了20世纪中国的文学精神,他在创作中说到:我写小说就是要让读者了解作者的意思,要打动读者的心,他反对过度地强调技巧。也许,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新一代的大多数人不能理解他的作品,但是经典是永恒的。惟有细细品读,才能让我们真正理解属于巴金的那种情怀,才会将他本人和作品留在心中。巴金用他的文学作品作为武器,攻击旧制度,但他缺乏对政治的敏感,时局动荡,他依然天真执着地表达着底层,坚持着自由知识分子的抗争传统 ……【详细

做人要反省,要讲真话

    “文革”以后,许多曾经遭受迫害的老同志纷纷出来控诉“文革”中的种种荒谬行径。但同样饱受折磨的巴金,却以一种异常冷静的态度,反思自己在“文革”中的种种错误,种种假话,他的《随想录》以讲真话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他垂暮之年的真诚心灵:他把那十年称作一个大骗局,希望子孙不要再遭受这样的浩劫。在今天,真相越躲猫猫,骗局越不可言说,巴金的价值愈发凸显…… 【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