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星空

地下产业:除了三俗,亦有创意

    我们想象的地下产业都是黑暗的肮脏不堪的,但是最近曝光的一个涉及85亿的地下钱庄,让我们应该有了新的认识,这些通过地下钱庄运作的资金多是合法来源,而且还被那些客户评价为安全方便和讲究诚信,比正规的银行收费还低。“红灯区”的繁荣也时常见诸媒体,扫黄打非来了又去,也激发了他们斗智斗勇的创新。地下产业为何如此昌盛而有韧劲?
    一个社会,如果在上面建立起一堵堵围墙,在围墙里严加管束,而围墙外却装作没看见,那么围墙外的自由必将引得一枝红杏出墙来。只有自由竞争的市场主体才能变得足够强大,地下产业的存在也就在于他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更加自由地提供产品或服务。地上市场主体不能做的事情,他们可以做;地上不愿意或懒得做的,他们愿意做;地上受到束缚,他们可以不用忍受;他们之间“不平等”的竞争可见一斑,它们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启示。

地下钱庄:更像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小说《美国 美国》里的孙凯吴梅夫妇选择“保险”的地下钱庄把钱汇到美国去;《歌舞伎町案内人》的作者李小牧也曾谈起过通过地下钱庄向国内汇钱的事;《大庄家》更是将繁荣昌盛的地下钱庄艺术地展现出来。日本的《暗金丑岛君》、香港的《地下钱庄》都将开拍。地下钱庄被认为是方便快捷、安全和讲诚信的资金渠道,它们极有效率地占有了国有银行放弃的市场,它们能不受欢迎吗? 【详细

性产业:女权主义潮流的风向标

    曾经的曾经,我们自豪地宣布:中国杜绝了性病。可是各种套套、生理知识普及,性病不再那么唬人。每过一段时间的扫黄打非行动,无疑在宣布它的存在。《性工作者十日谈》是对千百年来“嫖”不可尽却歧视“娼”的反抗呐喊。黄真真的《女人那话儿》采访了63位女性,她们有着权利和知识的压力,使这个产业更有全民性。相对于虚张声势的道德,丢在暗角的人权保护更应浮上水面。【详细

盗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民间智慧

    都说中国的盗版技术那是不得了,正版前脚上市盗版后脚就涌现。不光是这技术和择书的嗅觉灵敏,就是如何推销盗版作品,那都是什么新华书店、外文书店比不上的。罗永浩的《我的奋斗》没出多久,盗版书出现在马路的摊头上,最有才的是,摊主将罗氏《我的奋斗》和同是盗版希特勒的《我的奋斗》摆放在一起销售,这么有创意的智慧,要是有合法的用武之地,将会带来多大市场繁荣?

 
往期回顾

苗炜:自由的感觉是有成本的

    我一个朋友,他最大的乐趣是出国。早年间,他到德国玩,餐厅门口碰见一帮学生,拿着个标语牌子,上面是德语,不知道啥意思,就看见好多人纷纷拿着那牌子照相,他于是也照了一张。后来一打听,是法国一列火车,载着好多核废料,要运到德国境内,德国学生不答应了,弄个牌子照相是抗议行为。这老兄平日在国内不关心环保,反而为德国的环境问题操心。要我看,现在投身于人类解放事业的成本比以前小多了,比如FACEBOOK上就有虚拟集会,抗议哥伦比亚恐怖组织,一聚会就是500多万人,点一下鼠标就能参加一项慈善运动,要是非投身群众运动不可,还是上泰国比较好,红衫军聚会,基本上就是烤鱼野餐唱卡拉OK,露天一躺,也比纽约柏林便宜。 【详细

吴晓波:中国人的买房情结

   为什么大家从高赢利的工商业赚了钱,偏偏要再转投到低赢利的土地中呢?因为中国的治国者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他们最早明白工商业比农业更能敛聚财富,所以早早就把这些产业收归国有化。从管仲把盐业和铁业收归国营化以后,秦汉唐宋明清民国,只要是能赚钱的工商业,国家无不收归国营,从盐铁,到茶酒,到漕运,到对外贸易,到矿山铁路等等。当国家把工商业控制住后,私人资本在其中的角色就很微妙了,人人都知道那里的钱比农业多,可是谁也不敢往大里玩,千年教训告诉大家,你搞得稍微大一点,一定会惹出麻烦,甚至招来灭顶之灾。近年以来,大量工商业资本汹汹涌进地产业,就是企业家因产业环境困惑对实业产生厌倦采取的避险措施。 【详细

许知远:二十世纪的迷途狗

  我们从喷泉屋出来,穿过枫丹卡运河上的一座小桥,再沿一条与涅瓦大街平行的小路走上一程,就到了文化广场,一座黑乎乎的普希金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也像所有的雕像一样,他的头顶上站立着一只迷惘的鸽子,它在这里短暂的休息,可能也顺便排泄粪便。人们把鸽子视作和平的象征,但很有可能,它更是民主的象征。所有的雕像,不管是政治领袖、一代暴君、伟大的诗人、天才剧作家、民族的英雄,他们头顶上总是站着一只若无其事的鸽子,尖尖的爪子踩着他们的头顶,所有的威严与光环,都要被覆盖在斑斑点点的白色鸽子粪下。酒吧里狗的模型仍叫迷途狗,这里曾是90多年前的文化中心,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名字,但不知新一代才俊在哪里活动…… 【详细】 

老愚:一个飞走的梦

   这个梦蕴含的内容,多年后我才完全明白。我为什么要一次次走进教室呢?因为摆在前面的路只有一条:要么跳出农门,要么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是一个残酷的抉择。出生于土地,却要逃离才有前途。只有考上外面的学校,披上国家干部的皮,才算是人上人的日子。逃离土地和老家,我似乎在星空飞行了,能够着星星了。当我从北京的高楼探出脑袋,我连仰望都做不到了,被人造建筑遮蔽的星空里,只有胡乱涂抹的光的线条,星月是看不见的。有无数农家子弟感叹知识改变命运,其实,只不过把你从田野挪到混凝土森林里罢了,如果你是一棵无根的树,你就无所谓命运。惧怕扎根、追逐星空的后果就是,你成为一朵流云,徒具漂亮的形式,却没有真实的生活。【详细

 
 

    从书籍诞生起,艺术家们就在不停探索和描绘读者与书之间的关系。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沉浸于书籍中的人们。阅读无论贫贱,无论老少,每个人都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放松心情,激发灵感。

在操作间的废墟上阅读。


挖个坑坐进去读。

贫民窟内,大家坐好,听我朗诵。


躺在床上正在阅读的和尚。


站在教室阅读的女生。


伴着“思想者”读书。


楼梯的拐角处是读书圣地。


读书不惧简陋。

图片来源: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蒋经国传》简体字版将在大陆出版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蒋氏家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众多描写蒋经国传记的书籍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江南和陶涵教授的著作。日前,陶涵先生的《蒋经国传》2010简体中文最新修订版版权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成功引进,随本书刊发的还将有国民党党史馆的40幅珍贵照片,这在大陆将是第一次公开刊发。为完成《蒋经国传》,陶涵访问了马英九、钱复、李焕、王升等160余名和蒋经国有直接关系的人,并多次专程前往台湾和大陆,到过台北、北京、南京、宁波、奉化、赣州等地,遍访蒋经国遗迹和经历。 而且引用了大量莫斯科和美国档案局尚未公开的材料,还要求美国中情局、国防部等提供涉及蒋经国而未解密的文件。 【详细

《江湖丛谈》:一本奇书,说尽江湖

    《江湖丛谈》为连阔如先生遗著,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以大量的篇幅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影响深远。作者于上世纪30年代以云游客笔名在北平《时言报》连载书稿内容,1936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中华书局此次增订再版,请李滨声先生绘制彩色插图50余幅,补充了“小绺门”、“风门”、“雁门”等原书未及的几节文字,并选配多幅珍贵人物照片和历史资料照片。作者以评书大家的阅历、学识和正气,给我们端上了一盘另一种知识大餐。 【详细

 《百年孤独》对中国不再说不 百万美元版税

    《百年孤独》是已经于2006年封笔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完成于1967年的作品,该书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马贡多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马尔克斯凭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书也被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销量逾1000万册,《百年孤独》被公认是马尔克斯,也是20世纪文坛的代表性作品。尽管有上世纪80年代的中文翻译版本,但是都属于无版权作品,并令作者非常生气,多年来一直不肯赋予中国版权。据悉马尔克斯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目前已有数家国内出版社在争夺版权,其预付版税已炒到百万美元!不出意外,这部著作不久将会在中国正式出版。 【详细

《心的指南针》:爱德华·肯尼迪自传即将出版

    美国民主党资深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自传《心的指南针》将于中秋节之际在内地推出。爱德华·肯尼迪在书中谈个人又谈家族。他自称在1963年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罗伯特1968年遭暗杀后,曾“酗酒”,又容易被巨响所吓惊。1969年7月18日查帕奎迪克(Chappaquiddick)事件,是爱德华生命的转折点。已婚的他驾驶汽车堕河后,自顾逃命兼不顾而去,令同车后座的28岁女子科佩克尼(Mary Jo Kopechne)浸死,这使他赔上了个人婚姻和登上总统宝座的机会。这些年来,他接受“悲剧环环相扣”的结论。他在书中说,40多年来,他一直带罪生活,赎罪是个无休止的过程。爱德华去年8月25日去世,随后自传在美国出版并畅销。 【详细

 

黑泽明: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9月6日,黑泽明去世12年了,今年也是其诞辰100周年。西德尼.吕美特曾说:“自无声片后,有两个导演革新了电影,一个是德莱叶,另一个就是黑泽明”。黑泽明是不朽的,寓言化的故事,英雄式的人物塑造,以及人道主义的内核和存在主义的深刻思辨已经被世界牢记。他对电影艺术创造性发挥 ,在影像技术革命下也不过时。斯皮尔伯格称他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详细

 

人生起伏如一部电影

    黑泽明一生导演了31部电影,编写的剧本拍成了68部电影。他人生起伏,也如同一部电影。1951,本来在日本首映失败的《罗生门》却获得威尼斯的金狮奖是喜;而因为资金问题无法继续拍摄《影子武士》是悲;拍摄时间超过原计划四倍,最后成功的《七武士》是喜;首部彩色片《电车狂人》票房失利,于1971年自杀未成,是悲……就在这在悲喜之间,他一如既往地拍电影,并对电影始终谦卑如孩童。

 

如同教科书般的电影制作

     黑泽明引导了整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艺术潮流,基本功非常扎实,包含了教科书所有的一切元素,端正、正派,而且事关人类宏旨,控制、收放妥当自由。他的电影的经典在于,将严谨的逻辑思考以及文化内涵用最恰当的镜头语言完美地表现出来。他的镜头必是精雕细琢,尤其对那些对峙性场面的富有张力的处理,体现出一种构图之美。天气的美学、环境的象征以及场景空间造型、服装、镜头画面都体现出他独有的电影美学观点。拍《等云到》时为了找一朵云彩,他让全剧组什么也不做,痴痴地等云到。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直至今日,《罗生门》和《七武士》仍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必修课。【详细

专题策划: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王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