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次国哀日中的我停止任何娱乐活动连体育活动一并取消,还在家中佛堂对亡者敬了三柱香,我相信英勇的人民可以战胜一切灾难。可我不小心查阅了一下舟曲县志,对比了一下舟曲的卫星图,知道古书上记载的舟曲是“陇上小江南”,郁郁葱葱、河水澄明,经过政府率领下的十数年英勇的乱砍滥伐,就成为英勇的光秃秃和硬梆梆,这些又造就舟曲英勇的80%的GDP,最终让我们现在英勇地用800%的GDP去拯救泥石流。各地方政府疯狂卖地,各山头疯狂开矿,各单位疯狂开发,领导们搞得自己好忙呵,我心疼他们。我一直认为说中国官员不作为是不对的,他们太作为,他们从一个GDP走向另一个GDP,从一个CPI漂移到另一个CPI。 【详细】
石一枫:拜金主义幻想
记得我上本科时,听过两个“b大”的女生这样抒发理想:如果有人开着一辆白色的宝马来接我,我立刻就会跟他走的。常在网上看小说的人,都熟悉一个文体叫“官员文”,也是灰姑娘那点儿烂事儿,有所不同的是,经过作者们深入观察生活、分析社会,对人物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资本家都嫌不带劲了,一律换成官宦子弟。小说里老爱写女主角“傻傻的”,其实她们可不傻,她们极其明白“资本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不如权力来得牢靠。也幸亏国家正在下力气整顿小煤矿,否则迟早会出现一个新文体叫“煤矿文”:讲的是特文艺的女青年给矿难工人写挽联,结果被特有爱心的煤老板看上了,死活非得开着悍马娶她。 【详细】
一般人说起梅兰芳,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戏曲上的成就。一般人提起叶问,很自然就会扯上李小龙的师父这六个字。一位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一位开宗立派的武术巨匠,皆不以抗日着称,但却分别被《梅兰芳》和《叶问》这两部电影拍成了力拒强雠的英雄。更妙的是,这两部传记电影皆有传主后人的参与,据说是为了让电影更真实。
电影当然有艺术的自由,可以虚构,能够改篇。但是这两部片子的制作团队与两位传主的后代彷佛觉得光是艺术与武术的冠冕还不够,非得扯上民族大义才叫做完美光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迎合今天的观众口味?还是看到《色戒》美化汉奸之后的遭遇,要赶紧站稳政治正确的大方针呢? 【详细】
初到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往往觉得美国人很傻很天真,没有那么多小聪明。一般美国人对陌生人往往显得过于友善,因此也容易被人利用。这种对他人的信任不是由于美国人天生就善良,也不是由于像某些人说的他们有“信仰”,而是有符合博弈论的严厉反击为基础的:如果有谁辜负了这种信任,就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很难再获得人们的信任。这个时候美国人又显得不厚道。中国社会虽然自古以来也在讲诚信,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现实中,不诚信的人很容易得到宽容,甚至让人羡慕。如果有人上当受骗,很多人会怪罪乃至嘲笑受骗的人太傻,而不是谴责骗子太可恶。很多人痛恨造假,不过是在遗憾自己没有获得靠造假发财的机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