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舒曾见识过移民者的窘境
由于工作的关系,马舒常在国外出差,熟知1978年以来大批偷渡出境的同胞,在海外维生本领仍是卖苦力,这批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至今仍占所有华人华侨的绝大多数。1990年代初期冲出去的同龄人,也远未过上光鲜的生活。一名定居欧洲的朋友,工科博士,彼时做着一家杂货铺的老板兼店员,每天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计算一双人字拖加两罐卡布其诺等于多少英镑。
|
 |
| |
|
 |
一场生意失败后 马舒还是选择了移民
马舒的理想是逐渐做到公司高管,而不是出国做超市店员。干了几年,马舒独立出来单干,顺风顺水的生意突然败于一场糊里糊涂的官司。2001年,马舒办理了赴加技术移民。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是几乎所有人移民的前两条理由。 | |
|
移民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刚到加拿大是,当看到一位在国内做IT工程师的朋友,在加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餐馆服务生,三天后还因表现笨手笨
脚被开除时,马舒“心都凉透了”。没人知道他曾打理过资产上千万的公司,也没人在乎。每次面试时,面试官的
态度礼貌而坚决,“虽然你在中国的工作履历很吸引人,但对不起,这不算数。” |
 |
| |
|
 |
许多技术移民者寄希望于下一代
和普通大众想象中不同,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
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他们普遍
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 | |
|
虽一度做蓝领,马舒并不后悔移民
虽然一度从事蓝领工作,马舒与朋友从未感到尊严因此受到损害,住房价格合理,多伦多居民曾一度抗议当地楼市被大量涌入的中国富人炒高;重新念大学的朋友,享受加国政府的教育补贴,每月2000加元足以支付学费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你现在能理解我不后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说。 |
 |
| |
|
纠结了两年,马舒入籍加拿大
马舒承认,如果是想做生意,赚钱,中国是绕不开的天堂。马舒重新开始操起老本行,做国际贸易,最初开始的生意还是与中国相关,即将国内的重型机械销往海外。纠结了两年之后,马舒终于决定加入加拿大国籍,经常在国际间飞行的他需要更实际的安全感,作为加国公民能享受到极其重视与完善的外事保护,另一方面,每次回中国,他又不得不到中国领事馆排队,作为一名外国人申请签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