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8月18日出炉,2009年11月3日发表在《华商报》上的作品《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随后长江大学的宣传部长网上发文认为这张刻意剪裁出的新闻照片又制造假新闻之嫌……【详细】【网友评论】
![]() |
一张获奖照片的新闻摄影观 | ![]() |
![]() |
一张多次获得新闻摄影奖的照片2009年11月3日发表在《华商报》上的这张照片流传甚广,后来又获得了新闻摄影界的若干奖项,包括此次惹来争议的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年度最佳新闻照片。该照片的传播效果和随之而来的嘉奖,正是建立在已经被反复证实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而言,这张照片证明了新闻摄影的观念仍然有力:它能够将复杂的事实包含在一幅画面上,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并且呼吁观看者的行动。【详细】 |
两种不同的新闻摄影观 事实、视觉效果和召唤行动: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闻摄影的这三个核心要素,有时候被认为不够冷静,裁剪事实,过于主观,有煽动的嫌疑。卡帕曾经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些年着实遭到不少冷嘲热讽。有不少新一代的摄影记者不认可这句话,相反,他们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太近了”。 |
照片背后的政府失职和道德危机 关于“挟尸要价”的大量报道都会湮没无闻,但这张照片将存在下去。它将提醒我们,政府的失职(在屡屡发生危险的江段,没有警示,没有公众教育,没有安排救生人员,没有起码的打捞设施,放任以暴力为后盾的“挟尸要价”行为长期存在)将导致悲剧,而我们面临的道德危机,让这出悲剧显露出了人性的黑暗是何等深不见底。 |
![]() |
一位大学宣传部长的质疑 |
![]() |
![]() |
部长认为,这张照片获奖是个丑闻真相让人失望,有人就埋怨揭露真相的人。有一位长江大学的宣传部部长坚持认为,这张照片是一条假新闻;它竟然能获奖,简直是一个丑闻。“尽管调查报告已经公布,有关方面已经澄清”,最近,这位宣传部长先生失望地说,“但‘非事实’的造假新闻在社会中一直传播并引起人们对这个社会或人性的‘失望’。”【详细】 |
“挟尸要价”事件的的几个事实 2009年10月24日发生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河段的一切,已经得到了所有当事方面尽可能的确证:现场多位目击者(包括死者的同学和老师、施救的冬泳队员、渔民)的证言,多家媒体的反复求证,湖北警方事后的通报,等等。即便排除掉那些有争议和分歧的细节,已有的材料也足够认定如下几个事实: |
部长的真相观不尊重事实 不知道这位宣传部长先生是怎么认定“假新闻”的。如果他能够推翻以上四个事实——这才是“调查报告已经公布,有关方面已经澄清”的事实,当然断定这张照片是一个假新闻。可惜对此他并没有提出新的事实或看法来。 |
![]() |
新闻照片有瑕疵≠假新闻 |
![]() |
![]() |
该照片的图片说明确有瑕疵 2009年11月3日首发这张图片的《华商报》,对这张图片的使用的确是有暇疵。当时的图片说明中写道:“打捞船赶到后,船主陈某(船头着白色衬衫者)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这里有一个事实错误(船头着白色衬衫着叫王守海,并非陈某),导致对画面的解读有偏差(让人以为是王守海在“索要更高的捞尸费”)。但这个暇疵并不是假新闻。陈某“挟尸要价”这一事实确凿无疑。【详细】 |
希望摄影记者们能更加谨慎 摄影师和图片编辑的关系是个老问题。图片编辑根据自己的理解加注图片说明,目的是让照片更有戏剧性,但反过来伤害了图片本身的价值。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但没有受到新闻界的重视。经过这件事,希望摄影记者能够认识到,图片加上图片说明才能构成完整的图片报道;摄影师对图片报道的真实和完整负有法律责任,必须亲自撰写图片说明,对编辑所做的删改,也要亲自审定。为了防止编辑歪曲摄影师的原意,卡帕和他的朋友们成立了玛格南(Magnum)图片社。他们坚持的原则至今有效。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李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