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洗发水事件,让二恶烷成为大众周知的致癌化学品,这跟当年的苏丹红事件有相似之处。看上去,我们周遭的食品和日化用品,不是有毒无毒的问题,而是毒多毒少的问题。霸王洗发水打出“天然中草药”的招牌,并以成龙为代言人,有一批忠实消费者。此次事件,不仅让“天然中草药”这个招牌砸了,还彻底砸了成龙的招牌。尽管有国家质检总局和药监局的双重证明,但是霸王表现出来的诚信不足,还是让很多消费者远离之。【详细】【网友评论】
![]() |
霸王不含化学成分是个大忽悠 | ![]() |
![]() |
霸王为自己的辩护苍白无力 霸王方面在出事之后对外界表示,国家尚无规范二恶烷的标准,他们的含量不算高云云。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产品里有致癌物质,不管多少,在消费者眼里看来都是大事。不能说国家没有规定,自己就可以不拿消费者利益当回事。同时还拿全行业都如此来为自己辩护,这跟当年的三鹿奶粉一样,心理上总有“法不责众”的心态,全行业都存在问题,似乎就没有问题。霸王不积极公开产品信息,反而通过支付“稿费”来收买媒体报道其提供的通稿。这种态度更显得辩护苍白无力。【详细】 |
霸王投机,盲从中医的人该清醒了 和其他的日化企业不同的是,霸王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的。萃取中草药过程中使用化学原料是一种低成本的省钱做法。中草药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着实有点“国粹”的意味。在中医的现代化并未完成之前,将中草药作为原料进行日化生产,是需要很高的技术手段的。因为煎熬或者敷用的中草药,是完全天然的,不经过任何化学过程。而萃取其中的成分,则需要化学制剂,这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难题。 |
用国产做宣传噱头是不自信的表现这种带有民族主义的商业行为在很多广告里都有,比如“中国人,吃(喝、用)中国的XX!”我就很烦这种广告,如今都全球化了,产品分工不同且早已细化。什么产品都用国产的,那我们的动车组和航空公司干脆都不要了。全球化时代的国产化心态,反而暴露了我们的极端不自信。【详细】 |
![]() |
成龙成代言毒药,明星如何站队? |
![]() |
![]() |
明星代言岂能信口开河? 成龙在霸王的广告里说,自己先是拒绝接拍,试用后“我证实它们是中药的,而且没有那种化学成分”。但是二恶烷,看着名字,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化学品。大家都晓得成龙老师是戏校出身,没研究过化学。他是如何“证实”的,是自己做过化学实验还是请教过化学专家,大概只有他知道。 |
成龙魔咒是对粉丝的不负责任 网友还在百度百科建立了一个新的词条:“成龙魔咒”,凡是他代言的产品,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小霸王学习机、爱多VCD、汾煌可乐(这个词google输入法都没有,可见有多么生僻!)、开迪汽车,还有个什么培训学校也出事了。 |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要被监管起来成龙有句话说得很让一些人开心,“中国人就需要被管。”成龙当然自认为是中国人,因为他的《国家》这首歌唱得大家拍栏杆撕床单。我想他大约也需要被管。再这么代言下去,中国企业跨出国门的希望都没了。不过有些网友希望成龙代言中移动和中石化,倒是个绝妙的好主意。可是,这种代言人不用考虑广告真实如否的做法,又将消费者置于何地?总之,要想让中国经济实现出口转内需的转型,要让民营企业有赚钱的空间,要腾笼换鸟,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也要加强对成龙的监管。 |
![]() |
霸王难挽形象,监管部门要负责任 | ![]() |
![]() |
监管部门总是后知后觉何谈公信力? 而监管部门一贯的“后知后觉”已经叫公众有些“怨言”了。从苏丹红、瘦肉精,到二恶英……一个个新鲜、生僻的化学名词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件件闹出大动静、捅出“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大娄子之后,才被有关部门“蓦然回首”发现少了“这个标准”“那个规定”——他们似乎一直都力不从心,始终“手无缚鸡之力”,“凶猛”不起来,“强势”不起来,甚至在关键问题上比公众都“懵懂”,这让公众如何信任他们没有长期跟踪调查、仓促检验得出来的“无害”结论? 【详细】 |
保证公众知情权,监管部门该硬起来 与其说公众信不过“霸王”的清白,还不如说是信不过监管部门——认为其没有担负起与其职责相匹配的管理责任、伦理责任与经济责任;信不过厂家——觉得其铿锵有力的道理在专家分析、国际对比面前早已变得不堪一击,“成分标识”选择性遗漏根本就是“做贼心虚”。在这种语境下,假如监管部门不改变被动与敷衍的做事套路,假如厂家不将产品成分纳入“高清频道”,满足公众知情权,那百姓只有无奈地“逃并郁闷着”。【详细】 |
搜狐评论 责任编辑: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