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深度阅读

国企不存在奇迹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倪金节
2011年03月07日08:21

    国有企业由于其庞大的资产规模、丰厚的利润数字,并且把持着所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使之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石油、电信、金融等大型国企,在规模上都曾一度直逼世界第一,比肩欧美各大产业巨头。

    国企一系列神话式的利润增长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真相?3月2日,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的报告为我们揭开了谜底。报告认为,考虑到土地、融资和资源等成本较低,2001年到2008年,国有企业实际上没有实现利润。表面上看,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这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获得利润总额为49174.8 亿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率为7.68%。但是,“若从账面财务数据中还原企业的真实成本,并对政府补贴和因行政垄断所致的超额利润予以扣除,按此测算的国有企业真实绩效,2001年至2008年,国有企业没有盈利,平均的真实净资产收益率为-6.2%”。

无独有偶,近期得出类似结论的不单单是民间性质的天则经济研究所。全国政协委员高明华在正在召开的政协会议上也提交了《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的报告,称“国企的资产扩张和账面利润主要来自于税收、信贷、资源租等隐性补贴,2001年到2008年间这三项补贴总计高达6万亿元,而同期国企的利润总和只有4.9万亿元”。

    相信上述两份报告的计算结论会让所有民众大跌眼镜。这意味着近十年的国企改革后表面上看起来早已经市场化、集团化,并且已经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国企,不过是被这系列看起来“时髦”的制度所掩盖,其本质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十年前的那个国企。

    国企能有今天的表面光鲜,是建立在巨额财政补贴、低融资成本和土地及资源租金等政策优惠,和国进民退愈演愈烈这一大的产业环境中取得的。如果刨除这两大背景,国企奇迹还能存在吗?最明显的例子是,2003年四大行剥离了数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两年后国有银行纷纷改头换面,财务报表出奇好看,这是典型的政策红利。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规模翻了两番,国企功不可没。但是,与此同步的是货币信贷的急速扩张。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系统过大的信贷增量,国企匪夷所思地进入民企领地。而天量信贷的大部分依然是被国企获得。就连地方政府都能够为国企担保,动辄让银行安排数亿、数十亿的贷款。

    之所以近几年新增贷款年年维持高增长,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国企能够轻易地获得低利率的信贷支持。与之对应的则是中小企业普遍遭遇融资难,产业生存空间小,不得不放弃实业,民间资本只能以热钱的形式游离于资产市场。

    国企重新扩张,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点学理和实证意义上的理由,无论是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还是庞罗斯巴德、熊彼特等领衔的奥地利学派,都早已经建构了企业理论的全部框架,来论证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种种弊端。但是国企凶猛、民企萎缩却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故事。固然2005年和2010年,相继出台了新旧 “36条”来促进民资的发展,但是至今更多的是停留在纸面,现实当中民企依然十分艰难。

    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各界几乎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建立董事会制度,让国外资本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我们就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如今的现实告诉我们,国企无奇迹,低下的资源配置效率、高昂的行政成本、无孔不入的寻租正在吞噬着改革奇迹的成果。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以各级政府为主导,通过直接控制的国有垄断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不但使经济效率降低,而且使腐败孳生,民怨沸腾”。

    如果接下来中国经济不能打破国企的行政垄断,取消无偿或低价耗费国有资源的特权,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行为,那么我们极有可能会再迎来一场国企危机。当信贷泡沫不得不结束的时候,银行系统的改革也面临考验。一切的故事或许都将从头再来。

(责任编辑:UN81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