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日益败坏的道德让彼此缺少了温情脉脉的信任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小猪
2010年08月02日07:43

  近日,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道,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该帖引来网友热议。(《京华时报》8月1日)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光怪陆离,充满着各色离奇的传闻。82岁老人下水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却需要自己要求媒体来宣传。媒体不关注82岁救人英雄、年轻人旁观八旬老翁救人、见义勇为者自己要求被报道,这一切都背离了我们所熟悉的常识,当这一切却又是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当老人要求被救者找电视台报道他的行为时,我相信他的内心是痛苦的。但更大的痛苦源于这样一幕场景: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栽进了荷花池,84岁的老人和82岁的老人相继跳下水救人,现场许多年轻人却只是围观。82岁的老伯很生气,他之所以要找媒体表扬自己,出发点有些辛酸:“我只是想通过宣传我的事情感染更多的人。”

  对于老人的救人壮举,我们都致以最真挚的敬意;对老人的要求,我们报以最真诚的理解。只是,我们在喊着“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时候,英雄在我们心中一闪而过,甚至从没出现过;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总喜欢宣扬“做好事不留名,英雄都是淡泊名利的”;雷锋同志已经从叔叔变为神祗,成为一尊只有需要时才提起的高高在上的神。

  日益败坏的社会道德让老人不得不做出如此要求,“求求你,表扬我”。但是,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模范,也不缺少英雄。我们缺少的是彼此的信任、是真诚的关怀、是制度的保障。当各地频出的“彭宇案”让我们不敢扶老奶奶过马路时,当你捡到又丢掉了一枚戒指需要足额赔偿那无法证明的4.6万元时,当ATM机出错责任在用户却又不停的增加我们的手续费时,当你将坏人扭送到派出所受害人却偷偷溜走时,当你拾金不昧受害人却不愿意公开身份帮你争取表彰时,当你见义勇为后生活不能自理全家没着落时,当你救了人要求媒体报道而被救者的女儿却说自己“吃了个闷亏”时……道德的感化还有作用吗?更何况我们的媒体,我们的价值观对此的视而不见。

  某一期的《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说了这样一句话或许能作为注脚,“全世界找不到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全民性地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求和贪婪超过今天的中国人”。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国人越来越费尽心思的权衡成本与收益。救人需要成本,所以我们总是瞻前顾后,总是冷漠的旁观,因为社会给与我们的回报远远低于我们将付出的,甚至让我们从此万劫不复。答谢恩人也是需要成本的,许多时候受害人只看到了自己将要失去的东西,只看到了可能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却忘记了自己已经获得的巨大利益是谁给的。

  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老人无奈的愿望虽然美好却终将成空,或许老人也知道,但他却义无反顾的去做了,这是我们许多人无法做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必然会发生扭曲直至重构,这个过程也必然经过激烈的争吵、讨价还价甚至无数人的实践。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价值坐标和现实诉求经过冲突碰撞融合成几种大家所接受的价值,而老人或许会是社会价值重构的一位先驱。 

(责任编辑:罗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