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是教授们的秘书,没有级别
《21世纪》:教授治校,是不是意味着学校的行政事务均由教授们负责?
朱清时:学校领导干部中间就有接近一半的是由教授们选出来,比如像教务长、总务长、科研长、秘书长这样的都是教授们来当,而他们也将进入学校的领导班子。
另一半的行政人员是我们提名,上级批准。之所以这样,是有中国国情的考虑,我们还需要平缓过渡,不能完全另立一套体制。
我们需要跟体制内许多行政机构打交道,所以需要给上级部分人来做副校长、副书记,他们管学校的人事、组织、财务等等;学校的业务运行机制另一块,就是教学、科研、设备、运转包括后勤,就是采用世界一流大学通行的方式,由教授们直选来管。
当然,南方科技大学的行政人员将没有任何行政级别。行政人员的定位都是像秘书一样的办事员,他会非常有经验,但他不是教授,他没有野心在学术上发展,他会兢兢业业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做的事情使所有教授满意,学校运转好,他就成功了。对于这样的人才,我们南方科大肯定比其它学校待遇好,他们退休没有后顾之忧,但是没有处长之类的头衔。
《21世纪》:引进20~30位世界一流教授,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也这样做。但是遭到的非议是,有些大学引进的这些一流教授只在国内工作三个月左右,却付出比较高昂的成本。
朱清时:南方科大将吸收这些经验,一步到位做这些事。我们吸引的这些人,要求是百分之百定居的。当然也不排除客座的,但是会签合同,要求回来一个月或是一定时间,一个月有一个月的报酬,两个月有两个月的报酬。
南方科大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五年能不能真正能聘请到20—30个真正一流的人才当领军,而且真正回来。
《21世纪》:人才引进之后,有一个晋升机制,那么这种职称评价体系还是会引用国内的吗?引进的国外人才会不会以华裔的为主?
朱清时:职称体系是与国际接轨的。
所有的评审都按照国际标准,实事求事去做,去除掉国内流行的浮躁的做法。引进的人才不会看他的头衔,但是看他的实际水平,当然他目前在国外取得的地位也是重要的。
至于华裔构成,一个学校要办好,就要真正的国际化,不会有是否华裔的区别。
《21世纪》:在学校财务公开方面,大家希望南科大也能领全国风气之先,做到公开、透明。在这方面,南科大有何举措?
朱清时:从政府与社会来讲,都需要一个监督机制。公立大学政府是拨钱方,需要监督大学资金的使用,如英国与香港就有一个拨款委员会负责这方面的事情。我们设想人大方面立法,希望人大里有个委员会来监督,就是类似大学的拨款委员会,就是中国国情下把这个监督机制建立起来。
[上一页] [1] [2]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