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方一声惊雷,给深圳送来了大学校长朱清时。这位全球海选来的前中科大校长,发出了“教授治校”之誓言。“教授治校”何其难哉?理念不难,难在实操。从本报跟朱清时及深圳方面接触下来,这批改革的先锋者已经在搭建制度框架,以保“教授治校”之远行。
兼具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这是深圳选择朱清时的原因,也是深圳这块改革土壤被给予的期望所在。
11年后,朱清时再次回到深圳。
时间倒流至11年前的1998年,朱清时履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彼时其与深圳频繁接触,期冀能到深圳办一所中科大的分校或研究生院,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留下缺憾;11年后的2009年,朱清时再次站在深圳的土地上,担纲的是南方科技大学(筹)创立校长的角色,其肩上承担的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重塑中国的大学人文精神、培育出诸多大师级人才的沉重使命。
教育界及舆论一时间期许如潮。
“大家都希望高等教育有个突破口,姑且不论南科大成不成功,但至少有个试验田来让人试。”17日下午,深圳迎宾馆6号楼201号房内,阳光轻照入室。在记者面前,朱清时将创办南方科大的理念娓娓道来。
63岁的朱清时曾主政中国科技大学十年,于去年9月25日正式卸任。在任上,他以中科大不扩招及“原生态迎评”而蜚声海外,同时在治理学术腐败、淡化官本位、推进学术自由上做出许多制度努力。
而在以耳顺之年,再度出山执掌南方科大校长,并将其视为“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表示将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创新机制体制——一如当年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改革一样,朱清时希望在南方科大搞一块“教授治校”的试验田,或可为一个中国高等教育革故鼎新的选择。
然而,前进之路并非坦途。疑惑在于,在中国的国情之下,带着“去官化”、“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理想上路的朱清时能否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急驰,或者说急驰多久?
教授治校用特区立法来保障
《21世纪》:你去年已从中科大退休,那时无论在学术声誉,还是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管理者,都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为何还要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吃“螃蟹”?
朱清时:我从事中国高等教育几十年,觉得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要体制和机制创新。
我这次来之前,校长遴选委员会的老校长、老专家还专门打电话动员和鼓励我,他们说的一句话确实打动了我。他们说,这次来南方科大,可能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这些为高等教育奋斗几十年所希望的条件,现在深圳经济特区都给满足了,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和最好的经济特区环境,加上好的政策和政府的支持,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理想的模式把南方科大办好,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点贡献。这是一大挑战,也是教育工作者希望能碰到的事情。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21世纪》:对于建设南方科大的设想,据说你将准备一份南方科大的5年规划方案,希望深圳市委市政府能一次性就把这些方案批完。那么,这份5年规划方案包括了哪些内容?
朱清时:五年规划,核心在两点:第一引进人才,第二是规章制度建立起来,这是我五年内主要的工作。
引进人才是实质性步骤,南方科大希望做成一个深圳引进高端人才的平台,甚至是中国引进高端人才的平台。南方科大力争三年内在全球招聘20~30位世界一流教授,以他们为教学科研核心建立相应的系和学院,“成熟一个,成立一个”。同时,南方科大将在两年内招聘50位国内一流的骨干教授,从香港招聘若干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我们还拟设立100个左右特聘和特设教授岗位。
第二步是把规章制度建好,包括立法、干部去行政化。未来的南方科大将是一所教授治校的学校,将会强调去官化和去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南方科大将来主要是依靠教授,当然并不是说不要一定的行政化,但会更注重教授的力量,比如一些教务长之类的职位将全部会由教授来担任。
还有很重要的规章制度,就是要建立最好的新陈代谢机制。把最优秀的教师保留,让他们没有压力的安心工作,让不适合的人在一步步竞争中离开。没有新陈代谢机制,这个学校很快就萎缩,这也是中国高校最大的弊病。
《21世纪》:教授治校,在蔡元培的北大时期及西南联大时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你希望通过立法权来维护,国内历史上没有这样用立法权来维护自己的先例,这主要是通过什么考虑?目前这方面拟定进展情况如何?
朱清时:相关的章程或条例前边已经在做,我的任务就是修改完善。我是希望一年之内能够弄好。学校未来依法治校需要靠这个。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让我们制定好南方科技大学的章程,然后把这个章程交深圳市人大审议,通过以后,就成了深圳特区的法律,以后我们就依法办学,这样就可以避免政府直接与学校打交道会造成的那种行政干预。
深圳是特区,有特区立法权,所以深圳可以办好南方科技大学,其它的地方不一定办得好。我们在这里办,就是把特区政策用到底、用好、用完。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