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家被曝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并非是因为“奉献”太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违法性质极其恶劣,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太过严重。
上周六,因为被指社会责任缺失,15家企业被《中国企业报》选为社会责任“缺失案例”。
15家被点名的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绝大多数为“死老虎”,其违法性质不容置疑。毫无疑问,被点名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应受到社会的强烈质疑乃至严肃声讨,然而,在这背后,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呢?
按照国际上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着重于通过慈善、环保等领域,突出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然而,这15家被曝光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并非是因为“奉献”太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违法性质极其恶劣,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太过严重。
企业的疯狂当然有其盲目逐利的主因,但是这些企业之所以敢干违法的事,很难说全都因为利令智昏。事实上,在一些地方GDP至上的思维下,企业一直享受着过于优厚的待遇,既包括一般性的减税免税,也包括子女入学、户籍等配套优惠政策,更包括一些地方对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有的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迫于招商压力,干脆无视企业违法排污等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律政策失去了应有的刚性,才培育了这样一批违法化生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何谈社会责任?当一家企业习惯于通过违法方式创造丰厚的利润,其成本当然会降低,这会反过来对守法企业形成排挤,换句话讲,此举只会助长企业的不正之风。
企业社会责任不佳的外部因素不只是这些,比如在慈善问题上,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慈善法》,慈善体系过于繁琐、过程不透明早就为社会所诟病,尤其是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这在客观上不利于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潮流趋势,在大力督促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理应建立健全社会机制,从根本上激发企业积极主动地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奉献社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