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朱四倍:收入与幸福的非共生性审视

2009年06月12日10:5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华商网-重庆时报 作者:朱四倍

    全球著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的最新调查显示,继日本东京、名古屋、横滨、神户四市后,北京、上海、香港成为亚洲生活消费最昂贵的城市。(6月11日中国新闻网)

  该信息甫出立马引发网友热议,诸如“工资非洲水准,生活成本欧美标准”、“自豪还是耻辱”之类的跟帖比比皆是。

而这样议论却不经意透露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公众幸福指数不高,生活满意度不高。

  生活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却似乎更关注GDP和经济增长率之类的问题。因为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经济的增长能自动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和福利水平。但有关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却发现,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生活满意度的增加。美国学者伊斯特林考察有关幸福感的数据发现,二战以来尽管美国的人均收入有了显著增加,但幸福感水平却并未得到相应提高,这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或是“幸福——收入之谜”。

  我国有关调查也证实了这点。《中国城市品牌价值报告》就显示,我国一些大城市存在一个软肋——在宜居指标方面得分都较低——人均GDP比较高的地区,居民的生活成本通常也会比较高,这可能会抵消高收入的影响,一个重要的例证就是房价。在京沪,人均收入虽然比其他地区高几倍,但其房价却比其它地区可能高十几倍,如果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则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因此,在考虑生活成本的情况下,一个地区人均GDP就有可能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相背离。也就是说,现下城市的发展更多可能是收入与幸福的非共生性发展。

  如果高的人均GDP不能带来高的公众生活满意度,政府就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收入分配是否不均?GDP增长是否是以更高的生活成本为代价?是否牺牲了过多的环境资源?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是简单的GDP的增加,而是要使更多人对生活感到满意。就目前来说,政府应从公共服务缺位和公众承担的过多不应承担的生活成本,如垄断成本、民生成本等方面进行改革,进而弥补社会发展的短板。

(责任编辑:李啸天)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