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财经评论

制止股市泡沫不是联储任务 请停止清算格林斯潘

  人类的经济活动永远摆脱不了周期性,长时间的繁荣总能带来忘乎所以,从理性走向非理性,甚至大泡沫。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世界上没有永远不破的泡沫。但如果在泡沫即将破灭之时,内心滋生出一种怀疑:“繁荣”本身是不是合理的?则显然走向了另一种“非理性”。

近日,上海某媒体刊登的一组题为《清算格林斯潘》的文章,可谓这种周期性恐惧的代表作。

  《清算》的“精神家园”其实也在美国,是一本名叫《格林斯潘的骗局》的书,作者叫拉菲·巴特拉,是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这位仁兄对格林斯潘的最大诟病是,1996年他即提出了“非理性繁荣”的说法,由于市场担心美联储因此加息,各地股市普遍下跌,很多政客也公开提出质疑,于是,格林斯潘“放弃独立性”,仅仅在3个月后就加息25个基点,却在随后屡次降息,导致泡沫盛行,并最终酿成“2000年科网股灾”。

  这种直线型的逻辑反映出作者毫无经济学常识。格林斯潘是弗利德曼学说的实践者,也因此受到新凯恩斯主义者的广泛批评。他有一句名言:“我个人可以提醒投资者过热的股市存在着风险,但制止股市泡沫不是联储的任务。”换句话说,格老当政时的美联储绝不会因为虚拟经济的起伏而使用利率手段,他和美联储所秉持的理念是用利率变化引导人们预期的变化,从而成为实体经济周期性变化的“阻尼”。

  在科网泡沫逐渐吹大之时不加息而降息,正是格林斯潘受到很多人质疑的地方,但其实也有很多经济学家支持这种做法。因为泡沫吹大必然破灭,破灭时必然导致信贷紧缩,也就很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由此进入萧条周期。而格老选择在泡沫上升期降息的做法,很可能是一种眼光极远的“宏观调控”。历史无法假设。但读者不妨回想,纳斯达克泡沫破灭,美国经济又经历了“9·11”和伊战,居然能坚挺到2006年以后,难道这种“繁荣”都是“非理性”的吗?

  当前还有一种思潮,包括《清算》一文都这样认为:为了缓解经济衰退,美联储在两年半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这其实是用一个新的泡沫来挽救已经破灭的(科网)泡沫所带来的影响,终于又诱发了次贷危机的大爆发。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近乎“事后诸葛亮”的思维方式。须知“科网泡沫”破灭后,美国失业人数猛增200多万,经济增长率下跌一半,在2003年时市场评论家就普遍预测美国将进入通缩周期,这个时候还不肯降息的话,美联储恐怕当场就被“清算”了。至于降息后,美国人拼命购房和消费,华尔街大量进行次贷衍生品交易,令四年后市场出现另一轮危机,这怎么能清算到格老头上?这种追溯历史的逻辑若成立,今人恐怕要追问华盛顿、杰斐逊:你们当年不领导美国独立,会有今天的美国经济不振危害全世界吗?

  《清算》文最后一篇《朝中有人好经商》甚至充斥了主观臆测的“华尔街阴谋论”:“美国券商又叫经纪公司。经纪就是推销。但经纪公司太多、太强,问题便来了,僧多粥少的结果是大家铤而走险,炮制假货。所谓金融创新产品,大致就是这种情况……”按此作者的意见,是不是全世界的券商都干脆取缔得了?相应的,资本市场也全面停市吧?

  笔者呼吁停止清算格林斯潘,只是想纠正蔓延于市场的一种非理性恐慌。防范泡沫并不等于拒绝繁荣,紧缩性政策也并不在道德上优于扩张性政策。“宏观调控”的最佳对策是顺势而为,不是一味地“严防死守”。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李清)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格林斯潘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