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觉得,曹林先生有些太高傲,或者说是意气用事了。电视台邀请你去做次访谈,你参不参加当然是个人自由。可是,你凭什么就认为,访谈“可能是个陷阱”呢?还没有去录制节目,就认为节目对嘉宾的形象和观点的传播,“不啻为一场灾难”,不是想当然又是什么呢?
当然,现在的确有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惟恐天下不乱,惟恐作者不被骂”。然而,媒体也不过只是媒体而已,那些公信力不强的媒体,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更是有限。它们用拟“性感”的标题、与当事人“演双簧”等手段,为一些事件编排出一些争议性,真的就能够“天下大乱”吗?我看,恐怕多数媒体没这个本事。
就拿曹先生举的例子来说吧,腾讯网总编助理李方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天将降大忙于斯人》,被编辑将标题改成《我眼中笨而用功的“女牲口”》 ,曹先生觉得,这是“把作者架到火上烤、往板砖陷阱里推”。其实,在李方的博客原文中,原本就有一句,“我们都背后悄悄管这种女同学叫‘牲口'”,编辑改的标题有多大问题呢?你以为人人都像白晔一样,博客跟贴中有几块板砖就受不了啊?你以为郝海东真多在意他的“三陪”段子啊?
其实,网站编辑为文章拟争议性标题,背后未必就隐藏着多少无耻。要知道,网站与报纸不一样。看报纸,可以直接将文章扫个大概,网站却是标题不够吸引人的话,正文根本没被人读到的机会。我眼中笨而用功的“女牲口”,不就是个“性感”点的标题吗?编辑并没有改动作者的原文,甚至作者的原标题还在页面上,能对读者构成多大的陷阱呢?
说到底,还是曹林先生自己肚量小,在“要面子”之后隐藏着自卑。过分地“要面子”,其实是很容易失态的。比如就在那篇文章当中,他说王朔骂街背后可能有商业推手,“我甚至开始怀疑,任志强实际上是时评家的托儿”,简直要让我笑得把隔夜饭都喷出来。也太小看王朔、任志强了吧,他们就那么容易任媒体摆布?
当然,曹先生说怀疑任志强“与时评家们分稿费”,可能只是出于一种情绪发泄,表明对“争议陷阱”的不满而已。然而这样情绪化的言语在我看来,怕只能表现出曹先生的“小”来。媒体制造一些舆论争议,要真能构成巨大陷阱的话,恐怕你曹先生也难“独醒”,发出如此“有想法”的质疑了,呵呵。
曹先生说,之所以回绝电视台的邀请,“倒不是觉得自己没理辩不过医生,只是感觉分歧太大难以沟通,意气之争下一定会吵得一塌糊涂”。可是,访谈节目嘉宾观点有分歧,究竟能算得了什么呢?舌头长在你自己的嘴里,你想不出现“意气之争”,完全可以自己控制啊。莫非曹先生的言论信条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并誓死不给你跟我争议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