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竟然进不了故宫的两家商店!”日前,一名北京游客在陪朋友逛故宫时,被故宫内两家商店的服务人员以“只接待外宾”为由拒之门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商家都在千方百计搞促销,商店笑迎八方顾客还来不及,何至于把部分顾客拒之门外?本报记者随后几经周折,终于混进店内打探情况,在多次遭到身份盘查后,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北京晨报8月23日报道)
故宫的商店禁止自己的同胞入内消费,颇有点耐人寻味。笔者注意到,网友们纷纷谴责商家崇洋媚外,歧视自己的同胞。律师也认为该商店侵犯了消费者公平消费的权利,不许中国人入内的行为是对消费者人格尊严的一种侵害。
对外营业的商店就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游客的身份就规定谁不能进店。更不能因为中国游客消费能力较低,就歧视他们。何况商家拒绝中国游客消费肯定会遭到质疑与反对,精明的商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基本的市场常识,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这样做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侵犯同胞消费权只是表象,商家拒绝同胞的本意并不在此。旅游购物点商品价格昂贵,商家玩价格欺诈、质量欺诈、导游吃回扣并非个别现象。而国内游客对中国商店,对中国商品行情比较熟悉,往往不容易上当,他们即使受骗上当,投诉维权也相对方便。商家从他们身上挣大钱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外游客一起逛商店,一方面,中国游客谨慎的消费习惯会影响购物氛围,降低外国游客的购物热情。另一方面,中国游客在逛商店过程中还可能会有意无意向外国朋友抖出商品价格底线、揭穿商家的把戏。不利于商家搞“质量欺诈”、“价格欺诈”,这显然会影响商家从外国人那里挣钱。这是商家不愿意看到的。这样想来,在外国朋友在场的情况下,商家禁止中国人入内就不难理解了。但是这种做法实际上不仅侵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公平消费权利,而且侵犯了外国游客的消费知情权。如果商家的整个消费环节能够在阳光下暴晒的话,又何必怕中国人进店消费呢?
市场经济有它的一套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首先体现在消费公平上。商店不在做好经营、完善服务上下功夫,而在禁止同胞入内的问题上做文章,关起门来“宰”外宾,实际上是触犯了市场经济的“大忌”,是失败的市场行为。殊不知,不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就会受到市场的惩罚,如此禁入规定不仅气走了中国消费者,还会吓跑外国朋友。在没有中国人光顾的中国商店购物,外国人能放心吗?如此看来,商家实际上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自绝于市场,自毁诚信形象。
因此,笔者认为,禁止国人入内,不仅是对同胞的人格歧视,更是对外宾的价格歧视。即使商家可以从外国游客身上多捞一点外币,但与丢掉的诚信形象与市场份额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树立商家诚信形象、遵守市场游戏规则十分重要。但愿这种自绝于市场、毁损故宫形象的歧视规定不再出现。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相关新闻:故宫两家商店不许国人进入 表示只接待外宾(图) (责任编辑:张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