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卖药,好歹还有个“加价15%”的硬杠杠,但在确定指导价这个环节,却是彻彻底底的机密。这里面有多大的猫儿腻,我们只能去想象。
医院卖药有个百分之几百的利润,现在已经不稀奇,但1300%的利润,终究还是会让人很是心惊。制造这个惊人利润率的,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湘雅二医院。
5月16日播出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详细披露了这个“1300%利润”的来龙去脉——一瓶出厂价仅15.5元的癌症辅助治疗药芦笋片,最终卖到患者手上时,已经成了213元。具体的加价环节是:出厂价15.5元——医药公司批发价三四十元——医院进价136元——最终售价213元。
很多网友都跟帖大骂医院,但医院振振有辞:药品是集中招标采购,药价是政府定的,医院只是按规定加价15%卖给患者。在湘雅二医院主管药师周虹口中,芦笋片的投标报价指导价是185.22元,医院加价15%,卖给患者就是213元。账好像没算错,但央视记者查询了湖南省2010年度集中采购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发现芦笋片的指导价并不是185.22元,而是136元。湘雅二医院的实际加价率约达56%,远超国家规定的15%。
报道中,医院方面没有就此作出进一步解释。我想,大概是医院要想一些有抵御力的托词吧,这也确实够费脑筋的。好吧,我们先撇下医院不管,其实我倒是更想知道,这个136元的“投标报价指导价”是怎么定出来的。
所谓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是指药品卖给医疗机构的最高限价,一般由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据说这个指导价,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一起,组成了降低药价的撒手锏。现在看来,这哪里是降低药价的撒手锏,简直就是畸高药价的保护伞。指导价定了136元,即便医院老老实实地按15%加价,卖到患者那里,也要204元。更可怕的是,这个天价,居然是根据政府指导价定出来的。
医院和医生有问题吗?当然有。医药公司和医药代表有问题吗?当然也有。但最大的问题,显然不在他们那里,而是在定出如此荒唐指导价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那里。接近于出厂价9倍的指导价是怎么定出来的呢?好像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一切都是模糊的,没有人能搞得清楚——那个有定价权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是依据什么定价的。医院卖药,好歹还有个“加价15%”的硬杠杠,但在确定指导价这个环节,却是彻彻底底的机密。这里面有多大的猫儿腻,我们只能去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