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农民工人大代表“着急”背后的权利焦虑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张培元
2010年02月26日08:08

    两年前,广东选出了中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3亿农民工终于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回顾两年的代表履历,她深有感触:一是忙,始终在为农民工问题努力着;二是无奈,“有职无权”,很多问题不是自己可以解决的。(2月25日《广州日报》)

    向社会公开手机号码,每天能接到几千个电话和几百条求助短信;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掀起一阵旋风,被满脸焦渴的上访者包围……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符号,并不等同于执法机关及工会维权团体,亦不具备直接解决问题的资源手段,深感无能为力的胡小燕焉能不急。

    为什么国家预防腐败局官方网站在开通的首日,就被大量举报邮件挤得瘫痪?为什么全国人大代表胡小燕那公开了号码的手机,几乎被讨薪农民工打爆?它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某些地方民意表达的出口不畅,社会矛盾化解的渠道不畅。在其他地方遇堵,只能在这里释放,井喷的不是投诉和举报,而是公民权利的寂寞

    胡小燕关于有职无权的“着急”,既是农民工群体普遍焦虑感的映射,同时更是一个基层人大代表关于履职扛责的身份焦虑。全国农民工数量多达3亿,他们都在期待自己的代言人在国家最高权力平台发声。然而对于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来说,此类代表又显得太过稀缺了,将3亿之众诉求寄于一人之身,胡小燕柔弱的肩膀难以承载。

    更为重要的是,现行制度资源赋予基层人大代表的条件和手段不够,使人大代表的“职”与“权”发生了错位,以至于胡小燕等基层代表产生“有职无权”之感。譬如,人大代表没有薪水,身为农民工的胡小燕首先要打工养家,生存压力超过了履职压力;此外人大代表每年开会仅一次,时间十天左右,除了短暂的“会期权力”,像胡小燕这样的农民工代表没有自己的智囊智库、工作团队,难有精力时间和足够政策水平就农民工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富有针对性的高质量议案。

    亿万农民工把当家作主的权力让给了胡小燕,看到胡小燕在那里干着急,他们更着急。如何把更多资源手段赋予基层代表,化解基层代表的履职焦虑,纾解基层民众的权利焦虑,让胡小燕们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专注、更加有职有权地履行人大代表义务,应是下一步制度设计的关键之关键。

 

责任编辑:pengfeicha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