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参加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广州代表团会议时表示,办好亚运会,关系到广州、广东的形象,涉及到我们的脸面。亚运除了“面子”工程,还有“里子”工程,“里子”比“面子”更重要。“里子”是什么?就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1月31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亚运会是广州、广东史上的大事件,是对政府工作的一次全面大考。为了亚运会,修地铁、搞BRT、美化园林、亮化街道,给楼房穿衣戴帽,让“面子”焕然一新,政府的动机和意图不仅仅是要把亚运会办得精彩、圆满、成功,更重要的是以迎亚运为契机,努力实现广州城市环境面貌的大变化、市民文明素质的大提高、广州国际形象的大提升。
现实生活中,“面子”与“里子”谁优谁劣,熟轻熟重,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一旦付诸实践,却常常背道而驰。我们看到,不仅仅是沿海,还有一些内地城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实现了超常发展,变得光鲜靓丽、花团锦簇起来,广场和政府办公大楼也极其豪华,可与世界最富有的现代化城市媲美,但市民的吃穿住行、读书看病等基本的民生问题却“决”而未“解”,步履蹒跚,深为市民诟病。
事实上,与政府官员一样,绝大多数老百姓也是最好“面子”的。他们希望城市漂亮点,住的舒心点,生活质量高一点。但百姓反感那些华而不实、罔顾市民感受的“面子”和“形象”工程。少修一个广场,少折腾一下街道,多盖两栋经适房,比什么都强。于广州而言,如果在迎接亚运会的时候,什么都是负增长,即便你把亚运会搞得很光鲜,群众也不会打心眼里高兴的。
在我看来,汪洋书记“里子”比“面子”更重要一说,除了适用在广州亚运工程上,也应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执政为民的一种常态程序。正确处理好“面子”和“里子”之间的关系,让老百姓不为“面子”所累,在更有“面子”的同时,充分享受“里子”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种种方便和实惠,是最大的民心和政绩工程。而如何让其实至名归,则在一定程度上拷量着我们的执政智慧。
“面子”诚可贵,“里子”价更高。期盼广州在大张旗鼓塑“面”整“形”迎亚运的同时,千方百计完成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包括迎接亚运和办亚运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如此,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支持亚运会,广州的形象也才会因“里子”的支撑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