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森工骗保真相需要官方调查和悲悯情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刘畅
2010年01月28日07:49

  一场洪水过后,国家痛定思痛,考虑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减少森林砍伐,并拨付大笔资金保护天然林。不砍树了,砍树的人怎么生活,所以,对林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作出了安排,并将曾经参与过林业生产、没有国企职工身份的“知青”也纳入范围。

  这就是日前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黑龙江森工系统造假骗保”事件的政策背景。通过媒体披露,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所属林区,大量存在着学历、户籍、工作证明的造假行为,很多从没有参与过林业生产的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参与林业生产的“混岗知青”,享受起每月800多元的养老金。

  最新的消息说,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回应,否认媒体所称的“大面积造假骗保”,而且已经通过甄别,清理出700多人,并在系统内部进行了处理。

  应该说,针对舆论的质疑,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给出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官方说法”。既然并非“大面积”,怎么又冒出“700多人造假受到清理”?而且,媒体披露内幕的时间是2010年1月25日,而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发出的清理通知是2009年3月,很显然,这是以“过去时”应对“现在时”,以历史情况回应最新质疑。也就是说,面对媒体报道,黑龙江省森工总局在没有核实最新情况和重新调查的情况下,匆忙出面,予以否认,似乎有避重就轻、敷衍了事和回避上级部门重新启动调查的深意。

  网络流行语说,老百姓可以“打酱油”,政府部门不能“俯卧撑”,意思是说,面对质疑和批评,个别部门早已是利益深陷其中的当事人,失去了中立性和公信力。即便是上级部门出面,也是“老子调查儿子”,结论自然值得怀疑,没有第三方客观调查和超越利益纠缠的强力介入,凭什么相信有关部门的说法是真的?

  同时,面对这一骗保事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质疑和痛快处理上。处理几个官员容易,解决森工系统的民生难题,则是更重要的社会问题。黑龙江森工系统是国有林区,为国家建设作出过贡献。当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人民大会堂所用木材就来自那里。像全国劳模马永顺一样,许多林业工人为绿水青山付出过辛劳,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和回馈。

  对于黑龙江森工林区而言,从砍树人到种树人的转变,是时代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林区人“靠山吃山”,资源枯竭、生活难以为继的苦楚,又是很多局外人所不了解的。区区几百元,对于很多城市人而言,不过是一顿饭钱,可对于很多林区家庭来说,却是全家得以生活一个月的全部费用。农民缺少现金收入,还可以种地为生,林区没有农地,不再砍树,确实带来了生计的艰难。

  “混岗知青”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出台之后,一些人造假骗保,其行为本身当然有错,但也要考虑到这些人的现实生活处境,他们很可能是没有分文收入的工人家属,甚至,很多人连最低生活保障都没有。另外,此项政策的思路也存在问题。比如,为什么偏偏想出了“混岗知青”的概念,并且与基本养老保险挂钩?政策在执行中被“扩大”乃意料之中,而工作证明、学历等等限制,也推动了这种造假热潮。

  一个造假事件披露,舆论质疑还在继续。有关部门需要做的,不是急于否认,误导公众,而是应该认真调查,对这一政策的制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透露造假看民生,切实解决好林区人生活基本保障问题。

责任编辑:李蕴贤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