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 > 社会评论

孔曦:奥数、职称和诺贝尔奖

来源:新华网 作者:孔曦
2009年10月15日09:12

  小女从小学升入初中时,上海已经取消了“小升初”统考。那年,我们领着女儿从这家中学到那家中学“赶考”,火爆的场面,已不能用热闹两字形容。有家中学的“绘画”班,招40多人,报名者400多。只因教育局明令不得考试,报考者被一一叫进教室单独“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做几道数学题英文题,数学题的难度以奥数为准。据小女一个同学的家长说,他们班里一个被班主任评价为“不聪明但很刻苦”的同学,因为“蒙对了一道奥数题”,幸运地被一家市重点中学录取。

  奥数的声名狼藉,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但是,它就像江南人常吃的油炸臭豆腐,仍然是很多中学招生的一把重要标尺。

  我的一位学长在一所大学里任教,职称是副教授。校方要求,职称在讲师以上的教师,每年都必须在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每年都要有新的科研成果问世,否则就不能通过考核。讲师升副教授,副教授升教授,还必须有著作出版。这位学长写不出那么多论文(写了也没地方发表),只能以多上课来弥补,教授是不指望升了。这就是当今众多高校教师的生存境况。

  我的一个学弟前几年从日本学成归国,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曾被聘为长江学者。这两年他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开了公司当了老板,常常为资金周转焦头烂额。

  以中国的幅员之辽阔、人口之众多、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总不乏富有聪明才智、能创新发明的人,为什么对中国人来说,科研和文学方面的诺贝尔奖,总是遥不可及呢?大约,中国的聪明人,小时候都忙着做奥数题,为了进示范性初中高中;进得大学教书研究,又必须为职称耗尽心力;如此蝇营狗苟忙忙碌碌,还能出多少可以造福人类的科学成果?

  前几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颁布了,国人的失望依旧,借华裔自慰的况味依然。一片惋惜声酸葡萄声和愤愤不平声之中,也有清醒的声音。江曾培先生发表的《诺奖的“姗姗来迟”》(见2009年10月9日“东方时评”),就清楚地指出了诺贝尔奖的特质:“老年的获奖,正是对最富创造力的中青年时期业绩的肯定与褒扬。那种在科研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汲汲于各种奖劢,醉心做表面文章,不下苦功,不求实绩,大做''''诗外工夫''''的人,可从诺奖评选的不急不躁、''''姗姗来迟''''中得到启示,要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需要沉下心来,作踏踏实实的努力,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再听听今年获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是怎么看待学问的:“应该学习如何集中,懂一样东西,专心认识,深入思维,不但能够专注于一种学问,亦会拉高对其它知识的认识能力,事事都能看得深入一点。”

  高锟童年时对化学最有兴趣,曾尝试自制炸弹;少年时,他还制造过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迷过无线电,装成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1966年,成为科学家的高锟提出光导纤维的设想,四处寻找没有杂质的玻璃,曾被许多人嘲笑为“疯子”。后来,他终于发明出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以往的四十年,光导纤维大大促进了资讯世界的发展及进步。

  倘若要少年高锟去学奥数,一定不成问题;要成年高锟发表论文,也不在话下;设若逼他去争硕士点博士点,要他去报项目、批资金、拉赞助,一定会败下阵来。高锟这样的科学家,实在太不善于“在科研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汲汲于各种奖劢,醉心做表面文章……大做''''诗外工夫''''。”

  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成了做题高手和应试机器,高考录取率倒是会直线上升,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只能早早地被淘汰出局;如果我们的大多数学人都把上面那些“诗外工夫”玩得十分娴熟,中国人与科学和文学方面的诺奖无缘,也就没什么好奇怪了。

责任编辑:Hengxiaojing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