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上了年纪的小贩”,家园化为废墟、生计无从着手,除了摆摊做点小生意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
在北川老城外的路边和望乡台上,一些卖地震光盘和画册的摊位夹杂在众多商铺中,显得格外扎眼。叫卖这些音像品的都是县城及周边的居民——去年11月,王正财开始在北川县城遗址外摆摊,做卖日用杂货的生意。
毫无疑问,按照相关法律,这些兜售地震灾区音像资料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而更因为涉及沉重的灾难痛感记忆,这种行为似乎就更加让人不可原谅。可读到很多人发出的“发国难财”的指责,我一时无语凝噎。是耶非耶?我竟无从判断。违法不可取,但对于这些家园被毁、亲人生命被夺的幸存者们,对于贩卖地震痛感的现象,再以通常的法律或者道德准则去衡量,或许又有些过于苛刻了。
灾难已经过去,死者长辞,但生者还要生存下去。我相信,兜售地震卖点的小摊小贩们,走的是一条无奈下的谋生之道,而并非是敛财之道。任何上纲上线的批判,其实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像新闻所报道的这几个“上了年纪的小贩”,家园化为废墟、生计无从着手,除了摆摊做点小生意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而事实上,还未抚平地震带来的伤痛,面对亲人的伤逝和外界的质疑,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煎熬只有自己知晓。
与其说这是一种“背叛苦难的市侩”,不如说是一种“被抛弃的孤独”。亲人离自己而去,往昔美好的生活离自己而去,所有的奋斗都在一场灾难中化为泡影,前路一片迷茫,这种被抛弃的孤独感,外人是很难体会的。“向英雄的灾区人民致敬”,“生者坚强”,此类充满温情脉脉的祝福,在导入现实的某些时候总是显得那么得虚幻——我们或许忘记了,“灾区人民”也是一群普通人,生者固然需要“坚强”,但更需要生计,一份可以重获幸福的职业工作,一条可以缓缓疗治伤口的谋生路径。
灾区在重建,痛苦在被埋葬,未来还在继续。当一切法理和道德伦理秩序慢慢恢复如常之后,任何“打擦边球”的行为都会得到禁止,包括贩卖地震痛感。但,这些幸存下来的、生计没有着落的人,他们以后靠什么谋生,靠什么走向未来,都亟待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切实努力。
西哲云,有一种比暴力和不道德更可怕的东西是被抛弃后的孤独。无论是政策上的扶持引导,还是人性化管理手段的规范,抑或是社会关爱,这都是在以丰沛的自由和希望去救赎灾难后被抛弃的孤独。给孤独者以希望,就是给公平正义和生命信仰以力量,就是在抚平贩卖地震痛感的道德创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