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老板计长里捐建全国边远山区最漂亮的山村小学之后,云南富源县煤老板牛加德又准备捐资3700万元建设农村民族中学,富源的“煤文化”正在悄悄改写着家乡的“没文化”。对此牛加德直言,“以前是没钱不能读书,现在是有钱又不爱读书。
煤老板捐资建校,有人称赞道:好样的!这样的人太少了!所谓“种善因,得善果”。也有人质疑:这些善款是否正当所得?还有人说:不管他们以前怎么样,但现在是好样的。称赞与质疑亦很正常,有争议是件好事,理越辩越明,在争议中可以形成共识。
煤老板,只是一个职业称谓,无关褒贬义,但由于官商勾结、矿难、违法经营、安全隐患等复杂的因素,将这一称谓染上“黑色”。应该承认的是,有一些煤老板是名副其实的“黑心”,可也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同一个行业里,人与人也是不同的,因此要严格区分煤老板的恶行与善举,任何人的捐资助学都是善行,煤老板也不例外。至于人们所疑虑的是否正当合法收入或者是否偷税漏税等,自然会有相关职能部门鉴定和澄清,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煤老板。
2008年7月20日,在广东与企业家座谈时,温家宝总理说: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温家宝2008年9月9日在与来自基层的中小学教师座谈时表示,企业的收益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就是投入教育。煤老板捐资建校,说明这些煤老板身上也流着“道德血液”。我们不需要“带血的煤”,但需要内含“道德血液”的煤。
煤是黑的,血是红的。血液要循环,“道德血液”更要循环起来。“道德血液”的循环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煤老板捐资建校助学,为地方的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用“煤文化”创造的丰厚物质改变当地“没文化”的贫困现状;其二,煤老板的“道德血液”除了注入教育之中,还要流向更广的慈善领域、公益领域。当然,也包括煤老板的依法经营,给予职工合法的收入等。也就是说,让“道德血液”流进煤的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