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华声国际传媒网
大师李敖曾经讲过一个文化典故,就是满清末年恭亲王的外孙傅心畲,是一个国画大师。傅大师在台湾住日本式的房子,日本式的榻榻米。无论是谁,如果想拜傅先生为师,必须要行磕头拜师礼。
“拜我做老师可以,蒋宋美龄要给我下跪磕头,要这样才收她。”深受欧美文化熏陶的基督徒宋美龄自然无法接受。于是,傅心畲名言正顺的拒绝教宋美龄国画。反蒋的李敖将原因归到附庸风雅的宋美龄拜臭架子。一些学者认为傅心畲是因为怨恨国民党推翻满清政府,所以故意不收宋美龄当弟子。拜不了傅心畲,宋美龄只好找黄君璧当老师,李敖甚至因此指控黄君璧是宋美龄高水平国画作品的“枪手”。不过,无论如何分析,傅心畲作为国画大师的骨气值得钦佩。
傅心畲与蒋宋美龄的这段佳话,充满儒家思想的味道。连李敖“蒋宋美龄”的称呼也反映了台湾人的儒家行为惯性。这种儒家行为在大陆近乎绝迹。以前,李阳在某校演讲的时候,利用其灌注个人激情的演讲术,说得操场上数千学生集体下跪感谢师恩,相应照片曝光以后,惹得当时的舆论哗然。
不过,傅心畲的这种收徒方式和师生关系模式,在大陆演艺界,尤其相声小品界还有一定的市场。这次小沈阳被大陆小品王赵本山提携,带进央视春晚这个巨大的“造星机器”以后,身价涨了数百倍,感激涕零之余,小沈阳“跪谢”赵本山,成为八卦圈关注焦点。细心的人们发现,赵本山的徒子徒孙们逢年过节,给赵本山磕头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小沈阳跪谢赵本山的新闻出来以后,评论者甚多,有人说体现了中华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有人说反映了某些地区的封建残余思想。
其实,这是某些领域教学的需要。
拿国画来说,为何艺术类高校培养不出国画大师?很多国画大师都是师徒之间相互传承。因为文艺这种东西,不但很多内容需要心口相传,而且有很多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课堂教学以及实习类教学替代不了师生之间的长时间密集接触。这跟培养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完全不同。小品也是这样,小品看起来简单,可是真正领悟其中的神韵很难。于是,这些领域大师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感悟,一句话,一个行为,就会对弟子产生醍醐灌顶的效果。
而所有的醍醐灌顶效果,都必须在弟子对老师完全尊重甚至达到崇拜的基础上才会发生。如果学生对老师不尊重甚至存在抵触情绪的话,那老师所讲的一切对学生都近乎耳旁风,一点用途都没有。这也是大学为何不能批量培养大师的原因,因为大学已经丧失大半师道尊严。并且,多数大学老师并不能给学生带来类似于赵本山带给小沈阳的那种巨大的效果,而且,与傅心畲赵本山这样的自由人相比,大学老师并没有选择自己学生的自由,在无法100%保障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下,也没有理由要求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
不过,封建王朝时代的师道尊严也是存在巨大代价的。当封建社会的学生向老师磕头的时候,老师也就担负起教化学生不犯错误的责任,一旦学生犯了株连九族的罪行,老师也是要砍头的,这种师道尊严代价实在过于沉重,不要也罢。
可是,目前大学学生评议老师作法的普遍推行,使得大学老师进一步失去尊严。当学生给老师打分分数成为校方评价老师的一个标准以后,多数老师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只好想尽办法讨好学生,比如给学生高分,多赞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一些老师甚至为了提防被某些狂热而幼稚的学生抓到“把柄”,选择高度谨慎的阐述教科书的安全方式。于是,大陆高校学生在普遍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拿到毕业证书,可是,当他们来到寒风冽冽的人力资本市场的时候,很多高校和很多毕业生同时遭到了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