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抚琴街道各社区代表和近30名群众代表从街道办领到了每人100元的消费券。这也意味着自成都市委、市政府开全国先河,宣布将对城乡低保对象等三类人员发放消费券以来,第一批消费券顺利发到了符合条件的群众手中。(2008年12月16日《成都晚报》)
成都市向低保户发放100元消费券,事是个好事,也值得肯定。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福利不仅能拉动内需,还能增加低收入人群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与信心,要谈这件事的正面意义,我相信随便找个人都能谈出几句来,媒体对这样的事进行宣传报道,我认为很必须,也很有看点。
但看了此新闻所配的图片后,真的把人“雷”倒了。几个低保户拿着百元的消费券那个乐啊,咧着大嘴巴,露出大门牙,仿佛幸福从天而降,那个兴奋劲,跟中了500万的大奖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很是怀疑,仅仅100元的消费券,真能把人乐成那样子?与我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数,打开各网站新闻跟评,就会发现质疑之声到处都是。
媒体如是宣传,不免让人产生更多的疑问,
我们的低保户是不是太可怜了?或者一定是受苦受难受煎熬太久了,所以见到了一丝阳光,就灿烂无比;见到一滴露珠,就绿意盎然。不然的话,怎么见到了100元消费券,就那样欢欣鼓舞、眉开眼笑?看来只有受到压抑太久的人,才能如此的容易满足,否则除了“摆拍”,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解释他们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笑容。
这样把弱势群体塑造成憨态可鞠,见了媒体就数钱的场景,可谓多矣。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说是媒体老是喜欢捕捉农民数钱的镜头,有时候一晚上的新闻中,就出现几次农民数钱的镜头:丰收了,数钱;打工拿到工钱了,数钱;农民负担降低,数钱……并且数钱的农民,一例是憨而厚,一例是咧着嘴,冲着镜头乐开了花。该文章就质疑:数钱镜头如此多,如果不是反复使用着某几个资料,就是拍电视的人到了农村就要导演这样的现场。
低保户及农民真的就是那样的形象吗?我看未必,他们是弱势群体,但并不是弱智群体。如果我们的媒体一味的把他们往这种形象上打扮,不光表现出一些新闻人的职业技能的低劣,更表现出他们对观众与读者判断能力的小视。把一种意图用拙劣的手法强加于人,咱读者也不会轻易买帐的。
有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新闻媒介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世界的面貌”这个问题上,持“完全”态度的只占到2.9%,另有97.1%的人对媒介能否反映客观世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怀疑。这说明,国内受众对媒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信任。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老是让弱势群体咧着大嘴巴数钱,也应该有一份“功劳”吧?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