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的改革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很多方面,也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改革的成功,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出台一个有关改革如何进行的宏伟蓝图,这使得在改革中的一个过渡时期里,中国改革出现了许多超前的现象。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三次危机,第一次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的后来的政治动荡,第二次是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第三次是目前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第一次危机基本上是由中国国内因素造成的,而将第二次和第三次的金融危机完全归因于外国问题也不完全合理,仔细研究这一次金融危机后,可以发现其原因是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不平衡,当然其中也包括美国脆弱的金融体制。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亚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经济的下滑,在日本,甚至出现了货币体系的崩溃。中国政府在决定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同时,依靠财政政策不断扩大内需而抵消由于国外需求下降引起的出口减少,这种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政策的扭曲性,带来的是质量较差的增长。虽然中国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但本次金融危机则将会给中国长期经济增长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的出口增长会在长时间内放缓。这主要因为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受到企业和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会更大,许多企业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机构破产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比上一次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许多,因此,中国应当更大规模地扩大财政支出,保证汇率的灵活性。
此外,中国的家庭储蓄非常高,这非常有利于投资,如果中国的国内储蓄能够流向美国,那么也有助于缓解这次的金融危机。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各国应对资本账户加强监控,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应该对资本自由化这个问题采取谨慎态度,如果资本自由化这方面做得不好,就会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技术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高,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需要通过不断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来应对出现的问题,同时,如果中国能够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出,能够促进农业地区的发展,那么这些措施也能够帮助中国重新平衡国内的经济发展,这对保持经济增长,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重要作用。此外,中国也应当进行生产力的创新、政治改革以及环境的治理,这些都与摆脱目前经济的困难密切相关,中国已经融入到了国际社会,在全球经济体制中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30年,中国发展和全球发展的成功使得全世界15%的人口摆脱了贫困,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都在学习中国的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经济的发展,这是各方各界都统一的观点,也是一个大家认为最重要的目标。由于经济发展是一个自我毁灭再自我重建的过程,经济财富的增加会带来更多的挑战,这个时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整个社会应当有统一的思想和认识,这样才能使经济发展更加繁荣,这也是发展的核心条件之一。
早在1989年,我与中国领导人谈论经济发展的时候便提出,中国因为太大,不可能成为西方传统型的工业大国,要实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但是,中国成功做到了经济的腾飞,其中的原因有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人力资本的提高,但最为重要的是,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应当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战略的制定和渐进式改革措施的实行。
(作者Ross Garnaut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本文根据郜若素教授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日前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的演讲记录整理而成,在此特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鸣谢。文字整理:余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