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21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30日,卫生部通报,截至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而据卫生部等单位对中国艾滋病疫情的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
这无疑是一组让人深感不安和担忧的数字,它意味着,在中国现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63%的人处于一种含混不清的“不知晓”状态。不仅当事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而且社会本身也未必确切知晓其详情——“44万”是有关部门依据一定统计方法估计出的一个抽象数字,不可能完全精确,更无法告诉我们数字背后对应的具体人。
或许,在实际生活中还很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那些尚未被报告登记的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并非当真不知道自己的疫情,因为担心歧视而不想、不敢让别人知道,因而,社会无法确切了解他们感染的真实状况。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部分公众依然歧视艾滋病病人——30%的受访者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的儿童不应该与其他孩子在同所学校学习;接近65%的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室生活,有48%的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进餐。
这种“不知”背后的歧视,显然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蒙昧式的“无知”。如上述调查还显示,有超过48%的受访者认为有可能通过蚊虫叮咬感染艾滋病病毒;18%的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打喷嚏或者咳嗽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约83%的从未主动获取过艾滋病相关信息。
如此由“不知”和“无知”混合在一起的艾滋病疫情及其防疫环境,无疑充满了隐患:一方面,对于感染者和病人来说,会妨碍他们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妥善积极地治疗;而另一方面对于尚未感染者及社会本身来说,又会影响我们去有效地预防和阻断艾滋病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所以,面对“44万人不知自己感染艾滋病”,我们必须知道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消除非理智的艾滋歧视、恐慌,摆脱对于艾滋病的“不知”、“无知”状态,是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前提。毕竟,在这样一个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程度愈来愈高的现代文明社会,弃置社会共同责任,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