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出手4万亿元,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规模之大,动作之快,让世人瞩目。同时,政府还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与之前美欧等国的政府救市计划相比,中国的投资计划全部用在实体经济上,而不是用于虚拟经济上。
4万亿元的投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扩大内需,从而保持经济的高增长。一般而言,保经济增长,都是通过政府投资来扩大公共产品的支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这只是表象,在这背后,是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内需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长期偏低,属典型的高储蓄、低消费国家。而消费作为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突出。在经济学意义上,投资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2%,而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因而,这次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最终指向的目标其实就是要解决两个消费不足:消费能力不足和消费信心不足。
解决两个消费不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4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就包含有“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等内容。再加上之前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让农民从土地中增收。一旦农民的消费需求随着收入增长而加大,对经济的推动力也有望加强。
当然,居民收入的提高,也需要税负的减免相配套。企业增值税的转型,有望为中小企业减负1200亿元,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间接的退税,它将直接增加企业的赢利与居民的财富。
老百姓手中有钱了,还要有消费的信心。如何把国人的储蓄意愿,转化为消费信心,就要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理论上讲,只有社会福利提高了,社会保障完善了,人们才敢放心消费。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增加社会福利、改善民生的举措,都将有利于完善当前的社会保障。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说服惯于储蓄的老百姓放心消费。
4万亿元的公共投资,既是保经济增长的对策,也是促经济转型的良机。老百姓有消费信心了,内需扩大了,将有助于我们把此前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调整为以消费为导向的增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