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个七天长假,可能很少有人一直窝在家里。一出门就得消费,一消费就得用钱,可不,提到用钱事就来了。淮安的王先生想去银行取钱,一进银行,差点被吓晕:6个工作的窗口,每个都排了10多米的长队。在南京,记者也碰到这样的事,到自动柜员机取钱,柜员机吐不出钱了。
听银行工作人员说,柜员机能保存的现金最高限额是60万,按往常的情况能基本满足市民的需要,但今年国庆黄金周头两天,市民提款数量剧增,导致部分柜员机出现现钞用完但无人“补钱”的柜员机断货“罢工”现象。
可能在每个黄金周,银行的服务都要被骂。不过话说回来,就是在平时,大家对银行服务评价也不咋的。很多人为银行服务不行归纳了一条原因,说“银行钻钱眼里去了”,我看这话有点道理,现在哪个企业不考虑经济效益啊,银行当然也不例外,于是乎,为了节省成本,大量撤并网点,不管老百姓方不方便;为了节省成本,尽量少设柜面工作人员,结果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高强度劳动,连上厕所都要小跑;为了多赚钱,在街上逮着你就发张卡。所以,黄金周银行服务不到位从成本角度可以解释为,客户多,加班工作人员就要多,加班工资就要多,企业成本支出要多,所以,为了省钱,服务当然会不到位。
当然,成本解释不了一切问题,银行也会说,我们哪就省这点钱啊。那我想,这里还有观念的问题,就是很多银行老以为自己“商业”了,什么事都要按商业规则运作,什么事都要按“国际惯例”办。确实,在欧洲很多国家,周末不但银行,连商场都关门歇业,但中国情况和欧洲一样吗?在节假日,中国商家活动更多,中国人更喜欢消费,自然银行业务量会猛增,老百姓需要你服务的就越多。而中国的银行毕竟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大多数是国有性质的,受国家严格控制,受政策保护,不能说国家拿纳税人的钱给你注资,而你却不履行相关的义务。你享受了国家的补贴,必须对纳税人尽这个服务义务。说了半天,怎么解决这个老问题?我觉得银监会也要发挥点作用,不能简单地协调客户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尤其是当银行动不动套“国际惯例”来收费、来保护自身权益的时候。否则,哪一天我们也会像美国眼下应对金融危机遇到的麻烦那样,即便政府想救你,老百姓也不会轻易答应。
(责任编辑: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