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俄罗斯到德国的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上,德国政府所给出的回答里含有这样的暗示:这关乎“企业家的决定”,这是一个可靠的、被反复使用的文本桥段。对于上市公司俄罗斯Gasprom、德国Eon Ruhrgas、巴斯夫的指示,现在已经扩大到了荷兰国家天然气管网作业公司Gasunie身上,这没错。
这一点,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将在她始于本周一的瑞典、爱沙尼亚、立陶宛之旅中感受到。只要在根本上存在经济政治的不同,那么计划中的管道就会与其相关。波罗的海周围国家的利益、希望和担忧都绑定在一起。俄罗斯对远方的格鲁吉亚发动的军事打击重新激起了担忧,波罗的海三国——都是北约的合作伙伴——有着和格鲁吉亚同样的问题:都有着数量庞大的少数民族。
默克尔扩大对俄罗斯的依赖
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的行为,不仅滋生了外界对莫斯科领导层外交可信度的怀疑,也让彼此间经济和能源的合作留下了一个大问号。德国和欧盟对能源供应的依赖还要扩大吗?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上,俄罗斯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供应商。毕竟,除却所有的政治危机和体制转变,俄罗斯是德国35年来极为可靠的天然气供应商。
默克尔从一开始就支持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虽然贡献没有像她的前任、现任职于北溪管道集团(Nord stream)施罗德那样突出。默克尔是务实的,她很清楚,与逐步淘汰核能相关的环保目标,只能通过增加天然气的使用来实现,换而言之,就是扩大对俄罗斯的依赖。尽管欧盟为提高能源效率做了种种努力,但是未来十年天然气供应缺口仍然达到1000亿立方米以上。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能覆盖其中的550亿立方米,因此欧盟将其列入了“跨欧洲能源网”的项目之中。
如果没有这样的政治支持,项目公司几乎无法获得波罗的海工程。不过,虽然它最终拿到关于管道、相关设施等共计几十亿元的订单板上钉钉,但是毕竟眼下还没有得到许可证。管道将穿越的五个国家及相关专属经济区——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和德国,仍然在监测工程与环保及其它标准的相容性。
德国就此变得“可被勒索”?
出于瑞典方面对安全政策的考虑,作业者做出了让步,放弃了在哥得兰岛(Gotland)设立维修平台;对于这片被弹药污染的波罗的海海域内动植物的干预,也需要降到最低;不得出现任何非标准管道;此外,其它的天然气和电力管道也需要穿越这片海域。管道公司用绕过领海、延长线路、增加成本的方式,避开了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反对申诉。最初预计的“40 多亿欧元”投资额,如今经过测算已达到70亿欧元以上。最早的供气也将从2010年推迟至2011年。
其实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并不反对管道本身,他们宁愿其经过本国。这个项目被称作“琥珀”,即使没有投资者和供气商,这也依旧是欧盟“网络计划”的一部分。管道经过本国土地,不仅意味着过境收入,也可为防止俄方轻易中断供应提供了保障。一旦天然气成功通过波罗的海,各国政府的担忧随之而行,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通过拧紧螺丝向俄罗斯要气。这是欧盟可以预防的,比如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纳入天然气网,以及在万不得已时将天然气从西边进行输送。
出于环境考虑而对波罗的海管道建设提出的反对意见是可以被清除的。但是德国对俄罗斯日益增长的依赖性,以及由此导致话语权缺失的可能性却无法视而不见。这需要有对能源供应方、包括天然气供应商的外交政策战略。即使当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武装冲突,导致经由黑海通往土耳其的油气管道无法输出,往西方向的供应却只有一次中断。
(文章来自《法兰克福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