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晚上,中国男篮在国家篮球馆迎来了小组赛首个对手:被称为“梦八队”的美国队。最终的结果毫无悬念,中国队输了,以70比101不敌实力强劲的美国队,不过,31分的分差也创造了两支球队在奥运交战历史上的最小分差。
中国男篮虽最终输了比赛,却并没有像姚明赛前担心的那样,“会让大家很失望”,恰恰与之相反,比赛输了,各方舆论却是好评如潮的。
一方面,双方实力差距是不言自明的,即使是国际顶尖水平的几支强队,若想取胜这届“超黄金组合”的美国“梦八队”,都将是一个大难题,中国男篮能缩小历史分差已属难能可贵,国人自然也能接受。另一方面,沉勇直面双方实力悬殊的现实状况,中国男篮输球却绝不输人,他们“打出了尊严”,上演了一幕“有骨气的对决”,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美国队K教练对那件本不必说的小事作出了特别声明,即“梦八队”队员灌篮很多,是出于进攻的策略,而非“羞辱中国队”,“中国队是个值得尊重的对手,并且实力强大”。如此,赢得了历史记录、球队尊严以及对手尊重,中国男篮即便输球了却难掩其进步,赢得公众掌声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中美篮球对决”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国际关系底蕴。对此,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0日赛前评价说,“如今,是篮球将中美这两个地球上的超级大国一起拉到球场上”。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则进一步描述为,“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盯着中美之间的篮球对抗,将这场篮球赛与1971年的‘乒乓外交’相提并论,那时的乒乓球比赛奠定了冷战时期中美交流的基础,这场篮球赛也被人们赋予了改善世界上两大国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同日,法新社则生动地呼吁,“如果想在中美之间寻找共同点,篮球已成为了新的乒乓球,这是21世纪美中的体育外交,放下你的球拍吧,赶紧去练习跳投吧!”
诚然,中国男篮身上的担子无疑会很重,任重而道远,一则在提升职业化水平方面,中国男篮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赶。二则作为在新形势下,承载着国际交往命题的“新国球”,我们势必也要“玩得转”才好,如此才能“不负胡温重托,赢得对手的尊重”。一句话:任重道远,男篮要争气。
在对本国男篮良好状况欣喜之余,我们却宿命般难逃另一番惨不忍睹的场景:在10日晚上进行的另一场比赛中,虽同是大球、同是男子项目,甚至连结果也同是输的,但作为表演者之一的本国男足国奥队,却无疑是在家门口输了个底朝天——不仅输球,2:0完败比利时,而且输人,郑志等两人“染红”下场,更把公众原本就少得可怜的期望彻底输了个一干二净,比赛甫一结束,随之恶评如潮。
针对这场比赛,有人说,“又来为中国男足送行”,是的,男足在月前世界杯外围赛小组赛中刚被伊拉克队涮了,如此司空见惯的“送行”数不胜数。也有人说,这次男足国奥队上演的是一幕“很黄很暴力的闹剧”,也对,除了两名球员动因用暴力被裁判手中黄了又红的牌清理出场这一闹剧之外,观众的确没看到什么稍有价值的东西。还有人说,“这也是一场令人忍无可忍的丑剧”,没错,当赛场上的闹剧进一步激化为台下兴奋异常的“窝里斗”:回天乏术的教练俨然“疯”了,暗示“战胜了巴西之后还有出线机会”,让人不知所云。向来乏善可陈的足协则傻了,故伎重演推责,称“输球的根源在于球员技不如人”,旋即,却再次听到了不绝于耳让自己“下课”的谴责声,这岂止是一个“丑”字了得?从下至上,眉目之间,难道没有几分令人心惊的邪气吗?对此,笔者不禁无言了。
踢不好球,你至少应有点职业道德,莫以恶性犯规为己任;踢不赢球,你至少该拿出一点担当的勇气与进取的姿态来,莫以“死皮赖脸”地推卸责任为能事。一干人等,如果连这两条最基本的底线都不能自觉恪守,那么,我们实在无法一如既往宽容地声称:输赢无所谓,男足加油,别泄气。而只能耳提面命地训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思进取,处于举步维艰惨淡光景之中,俨然从球技到球德都在急剧沦丧着的中国男足,你千万别摆出一副破罐破摔的派头,更别恬不知耻地耍邪气,朝国脸上抹黑。
一言以蔽之,为任重道远的男篮喜,为举步维艰的男足悲,我们期待更加争气的男篮,却绝不忍视继续邪气下去的男足,尤其是在这奥运盛会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庆典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