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央行权威人士处获悉,人民银行已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鉴于小企业融资的主力银行主要是地方金融机构,本次调增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
然而,举措虽好,效果如何却值得我们探讨,毕竟除了融资问题,宏观的通胀压力、以及企业自身的成本压力也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重要原因。一个直接的例子是,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即使这些倒闭的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贷款扶持,其倒闭的命运是否能因此改变,也未为可知。更不可忽视的因素还在于,在缺少相应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的前提下,本来发展处境堪忧的中小企业,在缺少必要资产作抵押的前提下,又怎能穿上这件政策“棉袄”,获得商业银行的青睐呢?别的不说,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仅3000亿元落实到中小企业,足以说明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眼中的地位。
由此说来,尽管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加大对中小企业集群在其成长路径、健康度上对全球经济“过冬”的支持,然而政策的“棉袄”还不应仅是贷款额度的增加,至少在帮中小企业抵御寒冬中还应多加几层“单衣”。比如税收方面,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提高其所得税门槛;在借贷方面,探索“民间借贷”,推行小规模、低成本的小额贷款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对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扶持,以补贴中小企业担保金,同时努力探索建立国家级再担保机构。
由此看来,助中小企业过冬,棉袄固然可以保暖,但光膀子穿棉袄,保暖却未必贴心,政策的扶持如果能更多几层单衣,恐怕对中小企业来说更贴心,也更实际,只有这样,加在中小企业身上的层层“单衣”才能伴中小企业迎来温暖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