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SBS电视台为曝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道歉了。之前,一段新闻图像在网上流传,包括文艺演出、入场仪式、点燃火炬等细节都一览无余,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据说此举令北京奥组委大为光火,许多中国人也一改昔日“哈韩”态度,在网上开始对SBS进行围攻,异口同声谴责违反新闻操守的行为。
不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对很多奥运会在册媒体来说,拍摄到开幕式彩排的画面并非难事。问题的关键在于,SBS的职业道德是不是值得拷问,一些中国人是不是应该义愤填膺。要知道,任何问题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韩国SBS违背职业道德固然应该受到谴责,而一场旨在与全世界共欢的文艺演出,被人搞得神秘兮兮,也肯定不是正常心态。进一步说,奥运会开幕式的细节被提前披露,会导致奥运会不能顺利举办吗?当然不可能。悉尼奥运会开幕式被中国记者泄密,汉城奥运会开幕式被日本记者泄密,都没有影响奥运会的正常进行,也没有引起社会舆论的喧哗,为什么偏偏一些中国人会如此愤怒?
《东方早报》8月1日援引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的话说:“提前说就没劲了。”从导演的角度看,一切保密工作都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也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观众才会有惊喜。张艺谋的话很直接,因为在中国演艺界这样的现象人们早已见怪不怪。然而,奥运会开幕式毕竟不是一台国家范围的晚会,SBS出于商业利益也罢,有失职业道德也罢,目的不过是希望提前在这场“全人类的盛宴”中分杯羹。
这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究竟包含了多少国际元素?如果顾拜旦先生提出的“国际体系”站得住脚,那么长期以来围绕奥运会向主办国发难就应该遭到千夫所指。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似乎每届奥运会都会造成一些国际纷争,包括韩国媒体泄密式的人为干扰、美国议会打政治牌式的借机指斥等,是不是都有悖奥林匹克精神?尤其遗憾的是,国际奥委会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来束手无策,也就只能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与其初衷有一定的偏差。
深层的理论问题还是留给专家详解,本文想说的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被韩国媒体曝光后,一些中国人心中所呈现出的国家性与国际性。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话当然不错,每个民族或国家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于是,许多中国人认为北京奥运会及其开幕式就是中国的,以致有论者称,韩国人向中国仅道歉还不够。而事实上,虽然从知识产权角度看,SBS已构成了侵权,但从奥运会的国际属性看,一些人的情绪未免有点夸张。就本质而言,奥运会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某种意义上也是东道国展示民族文化的舞台,但文化概念无论通过怎样的途径传播,与举办奥运会的主旨和奥林匹克精神并不相悖。由此可见,中国可以举办一届完美的奥运会,但还欠缺一种与之匹配的博大情怀。
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曲《手拉手》主题歌倾倒全场,随即风靡全球,这不是保密带来的效果,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是国际性的典范——词作者是美国人,谱曲者是意大利人,演唱者是韩国人。这就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最动人之处,有强烈的民族色彩,更有宽泛的国际属性。最重要的是,从创作到排练再到传唱,许多人都可公开参与,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和平、友谊、进步”核心理念,被萨马兰奇称为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歌。
日本记者泄露汉城奥运会主题歌,没有把《手拉手》打上日本标签,韩国媒体播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面,同样也不能淡化中国元素。也许这是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是个体民族与国际接轨不可或缺的基本规律。具体到奥运会开幕式被泄露问题上,保持点神秘感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因此而大动干戈就过于狭隘了。目前,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体育所特有的公正规则也得到了参与者的遵循,两者汇聚之处,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在趋于和谐。文化不应该是彼此冲突,而是相互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