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评论-搜狐网站
日月谈 > 文化评论

中国大学出路并非搬进四合院

  昨日,学者张结海在《广州日报》撰文,从剑桥大学为徐志摩树碑谈起,认为剑大有两点值得中国大学借鉴:一是四合院封闭式建筑,二是建在小城市。如是,中国大学才能迎来产生诺奖得主的日子。

  毫无疑问,张结海的见解有其道理。

然而,学者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中国的大学就有希望了吗?

  张先生说,“一进剑桥的四合学院,一股久违的安静感扑面而来”。在笔者看来,封闭式建筑能给人的,只是表面的“安静感”。学者能否潜心治学问,跟所在的校舍样式,其实关系不大。我们不少名校校园里,都有大量“安静的”古式建筑,但里面工作的教授们,就一定都心如止水吗?

  徐志摩游学过的剑桥大学,建在一个几万人的小城市,这点不仅为张结海所欣赏,也常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张结海甚至憧憬着,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出现类似的大学城。其实,大学办在宁静的小城市,并不是办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东京大学、莫斯科大学、巴黎第六大学、香港大学等,都建在繁华的大都市里面,它们不都是世界名校,享有崇高的声誉吗?

  张结海不无遗憾地提出,自从顾宪成挂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就不幸地成了“被批判的对象”。其实,学者关心国家大事,未必就是追求名利。而在当代社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没问题,但若是科技或社科类专业,这样做恐怕就不行了。事实上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也绝非关在书斋中的书呆子。

  不可否认,中国大学需要“康桥灵性”,需要抵挡俗世的喧嚣。只是中国大学的出路,不在搬进四合院,或者搬到小城市去。高度行政化的大学管理体制得不到改变的话,将剑桥的校园和周边环境原样复制过来,也是白搭。

(责任编辑:李清)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奥运 珠峰 福娃 母亲节 印花税 火炬 日本 赵薇 外遇 股票 金晶 陈冠希 谢霆锋 CNN 中国足球 张柏芝 姚明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