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东“美式民主化”的内在矛盾
黄晴
“9·11”事件后,美国认为恐怖分子与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制度有关,开始改变了对中东政治格局的看法。伊拉克战争之后,布什于2004年初提出了美国的“大中东民主倡议”,在第二任期之始,更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民主宣教来试图改变中东的政治文化。
西方媒体对此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欢呼中东的“民主萌芽”,说它证实了布什鼓吹的民主与自由的普世性;另一种是担心民主化浪潮可能会危及美国的利益和安全,导致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化。
美国的中东“民主化”政策在推行中确实面临某种内在矛盾和两难:
第一,美国的政策有前后矛盾之处。过去,美国在中东是以国家利益为优先考虑的,只要当政者与美国合作,美国是不大看重其民主与否的。1991年阿尔及利亚的一次民主选举中,伊斯兰倾向较强的政党获胜,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支持下,这次选举被宣布无效。因为有这样的前科,美国的政策信用度不高。阿拉伯民间社会对布什倡议的反应是矛盾和怀疑。一位阿联酋的人权主义者说:“因为统治者如此生硬地拒绝了布什倡议,所以应当更加仔细地审视这一倡议,但令阿拉伯民众如此怀疑的是倡议者。”
第二,美国当前政策存在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即使按照西方标准,在中近东国家中,伊朗的选举制度和程序都是较为完善的,但美国却称伊朗为“暴政前哨”,而不是“民主国家”。
第三,中东国家的主流文化是伊斯兰文化,选举和民主等政治文化形式势必在主流文化内运行。伊拉克的选举实际上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国有些人担心,在中东推动民主,将会推动中东的伊斯兰化,会使埃及等国的“穆斯林兄弟会”抬头。因此民主“很可能是危险的”。有人说,土耳其的军人统治者曾一直都是美国的顺从盟友,“但在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温和的伊斯兰政党上台后,土耳其变得不听话多了”。对中东伊斯兰文化的态度,美国很难拿捏;对中东民主化进程,美国很可能是叶公好龙。
第四,美国媒体称,“出兵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地带树立起了一个自由、民主社会的典范”。但现实情况是,伊拉克目前还算不上是个正常社会,能否出现一个能自主运作的政府还在未定之天,美国贴这样的标签似尚嫌过早。黎巴嫩的情况也让人难以看好,在一个教派分歧如此复杂和深刻的社会,“民主”鼓动带来的是天堂,还是开启潘多拉盒子,恐怕还要走着看。
美国的“大中东民主倡议”在中东各国受到当政者的普遍抵制。美国的新政策正在打破中东国家的既有政治格局,也将打破美国与中东国家的既有关系格局。中东正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的发展趋势却并非美国所能完全驾驭得了的。既欢呼“变化”,又有种种担心,恐怕这就是美国当下的心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