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有时候尽了点公民应该尽的义务,并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出于有一口恶气想要出的心理,就拿要发票这件事来说,虽然要发票可以防止商家漏税揩国家的油,但经常怕麻烦而不要。有时候追着要,并不是因为想尽公民的监督职责,而是另有私心,比如遭遇乱收费,什么开瓶费、最低消费啦,有时候只要摆出要发票的姿态来,对方就气馁了,钱也不收了--可见做良好公民,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最近有一个公民,和银行较上了真,自己被银行扣了款,索要发票不果,于是提出质疑--为啥购买了银行的服务,银行不给开发票呢?这给自己提了个醒啊,原来银行收费也是应该提供发票的噢,以前被扣钱不爽的时候,咋就只能在银行营业大厅里面唠叨呢,本来也是可以用要发票这招的啊?(《羊城晚报》昨日报道)
苹果天天往地上掉,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所以这位公民“太有才了”,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中发现问题。不过专家也说了,银行虽然没开发票(这都多少年了,收了多少费啊),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偷税漏税,作为公民,这咱们就放心了,既然国家利益没受损,剩下就是为了自己了。
为自己,想想有点可怕噢,如果银行可以开发票,像我这样爱跟银行生气的,肯定特别较真的跟他要,这样大家都站着长队,不要说十块八块的,就是跨行查询收费两毫,也要发票。气是出了,可大家排队的时间不是更长了吗?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有个南京的储户,也是因为对银行服务有意见,于是决定十元十元地存钱,大家等得那叫一个急啊,最后110都来了。这不就是较真没有好结果的活生生的例子吗?
一句话:不要发票,储户苦;要发票,还是储户苦。
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发生。再举个例子吧,一个朋友,因为想取5万元,没带身份证,于是取49999元,结果数零钱又数了一阵子。又如果有一天银行又开征大额取款费(我是说如果),比如你要取100万元,因为要收费,于是改成1万1万地取,这时间也得长了。但凡遇到和银行较真的,结果都是后面排队的人遭灾。其实并不能拿银行怎么样。
所以,还是老办法吧,可以要发票,生气的时候再要,不爽的时候再要,不解的时候再要,不平衡的时候再要,平时就放过银行吧,大家挺忙的,去银行办点业务,争取都早去早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