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报招考记者的填空题里,“集结号是_______”的答案里有人写上了“某航空母舰的舰名”的错误答案,这不仅充分说明现代都市人对军号这一古老军事用品的联想陌生,也充分证明了央视《新闻联播》用1分零9秒的篇幅播报电影《集结号》的必要,然而因此对《集结号》成为主旋律的证实或证伪的热闹背后,肯定是更多的人会走向影院,当然也因此走向票房业绩,我们将铁证如山地看到,不仅主旋律是有票房的,而且被猜疑为主旋律也将赢得票房。
哎,对于一部商业大片来说,这还不够么?在满足对精神文明标准的遵守后,哪一部贺岁片不看重物质文明的丰收呢?但是带着彰显政治导向色彩的《新闻联播》,此番加入贺岁片的市场争夺也许只是无意之举,也许真的是有意为之,但是它丝毫没有做错什么,顺利通过广电审查的《集结号》更没有做错什么。《集结号》此番在《拯救大兵雷恩》的中国版上同时吸取《秋菊打官司》的题材灵感,“写到战争中个人意志面对死亡时的脆弱,最后还写到了失去集体,失去队伍,以及没有追认为烈士的憋屈……不过,这一切伤痛都在47名战士最后被追认为烈士之后得以平复”,“集结,归根结底,就是集体的情结。唯一没有追问的还是单个生命本身和战争本身(作者:双鱼一生)”。在这样一部叙述内战,刻画烈士坚韧不拔形象的电影,恰恰与老一辈革命影片形似神似,于是有了主旋律的争论。而在这场对《新闻联播》“表扬”一分钟议论纷纷的背后,很多留言网友提出了商业利益论,有政治动机论,也有新闻改革论,那些“潜规则”的具体内容,在这里列举起来显得有些啰嗦,不过,商业大片和主旋律这两条铁轨这次通过《新闻联播》突然交叉,足以令其他的商业片倒吸一口凉气,在被电影局管理得如同一片净土的中国电影市场,未来“主旋律商业片”的风起云涌,显然不是港台导演擅长的,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教育根基的冯小刚导演“两个文明”一起抓才是真正的收复失地,历史终将证明,只有牢牢把握这个文明才能牢牢把握那个文明。
令人欣慰的还有,《新闻联播》第一时间长篇播报《集结号》引发的广泛讨论,再一次证明《新闻联播》有着无数电视观众,如果最后的票房证实这无数的电视观众都成为《集结号》的电影观众,那么什么样题材的电影才可以成为每年贺岁片档里《新闻联播》的播报重点,显得极具导向意义。我们仿佛看到被正确导向背后的诱人市场集结起来的贺岁大片们,就像电影里的步兵那样,向着更高的业绩发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票房冲锋。长篇播报事件不是冯小刚的一小步,也不是《新闻联播》的一大步,而是冯小刚的一百步和《新闻联播》的五十步,在看到更多步兵的同时,我们又仿佛听到了让商业电影具备主旋律意识的嘹亮的集结号……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liu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