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非洲与奥运》系列之二十
萨拉赫撞线的一刻 |
众所周知,马拉松是一项考验人意志力和耐力的比赛,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位马拉松选手、希腊传令兵费迪皮德斯,就永远倒在42.195漫长征途的终点,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不论成绩如何,胜负怎样,每一位敢于参加马拉松比赛并跑到终点的选手,其意志力和耐力都令人钦佩。
有这样一位选手,在他的运动生涯里曾4次参加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并获得一枚奖牌,他是奥运历史上参加马拉松比赛次数最多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奥运参赛史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马拉松比赛,他的意志力和耐力堪称惊人。
萨拉赫是索马里族人,1956年的最后一天出生于南吉布提城市阿里.萨比耶赫(Ali Sabieh),1984年,已满28岁的他首次入选国家队,代表吉布提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也是这个1977年才独立的小国在奥运会上的首次亮相。
和许多非洲小国一样,吉布提这次仅派了3名马拉松选手出征,成绩差强人意,3位选手都跑到终点并获得名次,初出茅庐的萨拉赫以2小时15分59秒获第20名,比队友、82年开罗非洲田径锦标赛马拉松亚军罗布莱赫(Djama Robleh)的第八名差了一截,却好于另一名队友、同一届非锦赛第三名沙马克(Abdilahi Charmake)的第32名好得多。
归国后吉布提人把欢呼都献给了罗布莱赫,因为后者成绩更好且更年轻(比萨拉赫小差不多两岁),因此去法国深造和参加各项大奖赛的不多机会几乎都被罗布莱赫垄断,萨拉赫只能报名参加年底的摩洛哥拉巴特非锦赛,偏偏这届非锦赛破天荒没设马拉松,郁闷的萨拉赫不得不改跑10000米,结果跑出28分17秒40的全国纪录,夺下一枚银牌。
这枚旁门左道的银牌好歹把偏向罗布莱赫的天平扯平了不少,从1985年开始,萨拉赫也获得参加一系列大奖赛和诸如巴黎马拉松、贝尔格莱德马拉松等城市邀请赛的机会,拿到广岛世界杯马拉松赛冠军,但这和罗布莱赫同年在芝加哥马拉松赛上2小时08分08秒的“准奥运金牌成绩”相比,仍旧黯然失色。
不过这一切在1986年彻底转变了:罗布莱赫由于参赛密度过大伤病缠身,竞技状态不断下滑,而萨拉赫却稳稳当当地提高着自己的成绩,积累着大赛经验。1987年,两人双双站在罗马世锦赛马拉松起跑线上,结果萨拉赫以2小时12分30秒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银牌,而旧伤复发的罗布莱赫没能跑到终点,不久便黯然退役,而萨拉赫乘胜追击,又夺下汉城世界杯马拉松赛冠军,为次年举办的汉城奥运做了极好的铺垫,也让国人从此开始对自己“移情别恋”。
1988年4月17日,是萨拉赫毕生竞技状态的顶点,他在鹿特丹马拉松赛跑出2小时07分07秒的个人最好成绩,这个成绩如果在奥运会上跑出,金牌可谓八九不离十,而这时离奥运开幕还不到半年时间。
可惜的是,为迁就欧美观众,汉城奥运组委会破天荒地把马拉松赛放在早上举行,这让萨拉赫极不适应,最后他以2小时10分59秒的成绩获得铜牌,仅落后冠军意大利人博尔丁27秒。
非洲田径选手的运动黄金期往往短暂,萨拉赫也不例外,年逾3旬的他在汉城奥运会后成绩很快回落,虽在1991年东京世锦赛再夺银牌,成绩却仅有2小时15分26秒,紧接着,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36岁的他跑出2小时19分04秒,名次下滑到第30。
此时此刻无人会想到,这位已步入运动生涯暮年的老将还会将自己的马拉松跑下去,跑到4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赛场,但萨拉赫做到了:1995年8月,因伤休战近一年的他参加了歌德堡马拉松赛,虽然仅跑出2小时20分50秒,但这无疑向所有人宣告:萨拉赫还在跑道上。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年满40的爷爷级选手萨拉赫再次出现在马拉松起跑线上,年岁不饶人,他最终的成绩是2小时20分33秒,仅获第42名,但他却高举双臂通过终点:4次奥运经历,1块奖牌(也是吉布提奥运史上唯一一块),在漫长马拉松生涯里,没有一次正式比赛中途退出,可以说,他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为长达16年才跑完的奥运生涯马拉松,划上了圆满句号。
赛后萨拉赫很快退役,并移居巴黎。由于吉布提国内内乱频仍,加上萨拉赫醉心于西方生活方式,儿子只会说法语,不会说一句索马里语,因此被吉布提官方冷落,没有一个学校、一座体育场和一个基金会以他的名字命名,甚至没有一块关于他的纪念碑,北京奥运临近,一些吉布提网民对此忿忿不平,在该国最大的BBS“DJIBNET”上踊跃发贴,要求有关方面“做些什么”,好让下一代不至于忘记这位为国家顽强奔跑了16年的勇士:和他相比,吉布提奥运史上另5名参加过奥运的马拉松选手,除了穆萨(Moussa Omar)参加了两届且有一届中途退出外,均只跑了一届,可以说在以意志力和耐力为考验对象的马拉松项目,他们在境界上被萨拉赫远远甩在了身后。(东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