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焦作市总工会的公务员曹欢,琢磨着要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事情。经过考虑,他投资200多万元,请人把《孙子兵法》刻在了2008块印章上,寓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把这些印章称为“中国印”,而制作“中国印”却让他负债累累。
奥运盛会日渐临近,民间奥运激情空前高涨。除走遍全国、骑遍全国之类“纯体力活”之外,更是不乏“中国印”之类令人身心俱疲且又散尽家财的“非凡创造”。既然这些满腔热血者无一例外以“宣扬奥运精神”为口号,那么,我们也许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奥运精神”?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无论奥运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都是其最终目标。但是曹欢的所作所为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吗?原本家境殷实的他因为“中国印”负债累累,两套房产也为此而抵押了出去,甚至就连父母的养老钱、妹夫的抚恤金都全部投入了进去。在追求“更加美好的世界”的过程中,曹欢却率先丢掉了美好的家庭幸福。这样的“绝情奉献”不仅不够理智,而且明显存在着对奥运精神的错误理解。
与诸多类似举动一样,曹欢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外界的支持,甚至一些政府机构也纷纷为之提供便利,而这也成为支撑他的主要动力。但是,即使“中国印”如愿被北京奥组委收藏,奥运盛会结束之后,他究竟能从中获得些什么?倾家荡产、节衣缩食,除去片刻的虚名之外,他到底为“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对于“绝情奉献”者心中神圣的奥运情结,我们理应表示出足够的敬意,但是当他们的行为远远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甚至因此而威胁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时候,显然有必要予以及时的疏导和纠正。如果类似的“绝情奉献”被无限制地神化、拔高,势必将会引起更多人纷纷效仿,长此以往,不仅谈不上宣扬奥运精神,简直就是在亵渎奥运精神。
其实,宣扬奥运精神未必一定要作出巨大的牺牲,各地蓬勃开展的各项群众体育活动同样也是在积极传递着奥运精神。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曾开玩笑说:“如果支持奥林匹克,就请把要捐的钱拿去给孩子买双球鞋吧。”“人文奥运”的理念尽人皆知,与其大而无当,不如细致入微。从这种意义上看,倾家荡产的“绝情奉献”确实不如“给孩子买双球鞋”更为贴近奥运精神的本来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