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一次性筷子,相信一个小学生就能说出无数理由:拯救森林、保护环境,而且因为没有严格的监控体系,很多筷子用硫黄熏蒸漂白,用滑石粉抛光、吸水,包装和运输毫无防范措施,“卫生筷”基本上是健康卫生的敌人。
但坏东西未必能轻易甩掉,像网瘾、毒瘾、二奶,没有合适便利的替代品,没有利益驱动,不少人选择“顺其自然”。
本人长假出行前,特意备好勺叉一副,拿出用餐时遭到周围异样眼神倒是其次,餐毕后洗手间没有清洁剂才是尴尬,只得胡乱包好回到饭店再行刷洗。
在对待筷子这件事上,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经常走在前面。最早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很早就倡导国民自带筷子用餐。近几年许多店家发行集点卡,自备筷子消费一次就盖一个章,集满10个便送500元代金券。随着优惠的普及,很多日本人的包中都有个精巧的筷子盒。
相对而言,中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仅仅0.08公顷,全球排名第134位,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每年生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
近日,京城300余家饭店宣布停用一次性筷子,发起者表示下面的目标是2000家。不过这种宣布难免让人想起酒店“六小件”禁而不绝的命运。因此,如果饭店真有拒绝一次性筷子的诚意,不妨好事做到底,积点打折并提供清洗条件,不要让“顾客要求一次性筷子”成为破戒的理由。
不过真正的难点在于一些地方放不下出口一次性筷子的经济效益。其实及早转型高附加值的自带筷子,更是厂家的巨大商机。设计出单身贵族、小两口、合家欢各类包装,适合户外、学校、写字楼各种场合,可以是时尚可爱卡通型,或者UV消毒功能型。让年轻人秀筷子就像秀手机一样,你用毕加索系列,我用变形金刚系列。娱乐新闻上,人们从明星用的筷子追赶最新的时尚潮流。没准很快就有限量版的筷子、或者乔治·阿玛尼设计的筷子。也许某一天我们会讨论筷子是否暴利、收藏筷子的泡沫,筷子企业纷纷上市……
(责任编辑: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