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日前报道,大学生志愿者申红光到儋州市王五镇枝根村当“村官”,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村民们的信赖,村民选他当冬瓜合作社理事长。从一名大学生到一位农村致富带头人,申红光所走的“路”无论对广大学生,还是农村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认为,农村的人才、资源、资金外流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缺失,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间接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外流。一个村年年出大学生,却没有一个大学生回村;这些学生在外地上学、消费、就医,使家庭的一大部分收入转移到城市;城市人口增多,使得城市不断扩张,又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
从这个链条我们可以看到,农村要发展留住人才最为关键,人才的回流能最迅速带动资金、资源的回流。反之,人才、资金、资源的流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人才就越贫困,越贫困资源流失就越快。
在王五镇枝根村,我们看到一个良性循环,一个大学生带来了新观念,在冬瓜村里成立合作社;合作社让分散的农户集合起来,在贷款、购买农资、出售农产品等方面形成合力。农民在致富路上,也没有忘记大学生,他们请外来的大学生当冬瓜合作社理事长,参与入股分红,让“村官”做大家的致富带头人。
根枝村的良性循环源于两方面,其一是大学生“村官”能静下心,深扎根,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成为农民的真正朋友;其二是村民在留住人才方面有绝招,用事业留人、用发展前途留人。
申红光和枝根村冬瓜合作社的故事证明,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在农村一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当众多大学生还在城市苦苦等待的时候,申红光等一大批志愿者已在农村找到“机会”。
当申红光们的故事被更多的大学生听到时,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激情也会被激起,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实践,去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留住大学生“村官”,不仅仅留住了一个人,留住的是先进观念,留住的是前仆后继的大学生;留住大学生“村官”在考验大学生“村官”本人的同时,也考验了村民,村民们致富的迫切心情,决定了他们有气度留住外来人才,让他们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