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年的时间。打个比方说,这就好比是田径场万米跑的最后一圈。中国人在之前的起跑、中途跑过程里的表现可圈可点。所以,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刻,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单位,来衡量我们距离奥运会的最后一点时间?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这真的是奥运会之前的最后一圈,那么终点在哪里?终点之后的中国,又会通向什么地方?
体育竞技的真谛在于,每一次参加,所有的参加者都会从中得到身体和心灵的一次洗礼。
筹办奥运会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全力进入国际话语体系,领略体育精神的过程。我们都知道,要从物质上衡量中国为奥运会所做出的积极筹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从精神上为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做好准备,或者在筹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找到中国发展的新思路,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每一个民族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跑道,但是一旦进入到这场历史的奥林匹克赛道上,没有一个国家还有退路再返回起点。要么就是跟着一个集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要么就是领跑于某一个集团的前方。我们可以在进入国际体系之后,选择一种新的运动方式,却无法改变从起点奔向终点的这个过程。或许在申奥成功的那一刻起,中国就别无他选地踏上了这条道路。
因此,我们更有必要把目光投向终点之后的风景。每一个现代化的参与者,无论他来自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他来自都市还是乡村,无论他跑在历史进程的哪一条跑道上,距离终点还有多远,他都是体育竞赛中、也是现代化过程中最值得尊敬的人。而这种面向现代化的奔跑,只不过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而已。奥运会带给中国的变革,将是制度性的。从这一点来说,最后一圈也是起点。
最后一圈也是起点,甚至可以说奥运会是一次新的起点。在通向这个起点的过程中,一个国家必须要为这个起点所需要的资质做好自己的准备。我们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公民素质、平等精神、竞争实力甚至是“胜不骄、败不馁”的气魄,这些都在最后一圈马上开始的时候,给我们必要的提醒。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