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后体育考试成绩不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增加,而且将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与高校、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适当挂钩。如果某一省区市连续三年学生体质落后,将削减该省区市高考招生计划。
这个规定的意图很好,但这条政策的出台,相当程度上是站在城市本位的。政策的制定者们只看到了“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没看到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农村孩子同样很多。他们的体质差,远远不是多上几节体育课的问题,而是根本的贫困问题;也远远不是教育观念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开展体育课的条件。
我直到上县城读高中,才第一次知道单杠、双杠是怎么回事,才第一次看到足球是什么样子。即便到了今天,我们那儿的学校依然是如此。初中阶段本是孩子们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可他们还像我上世纪90年代初读初中时一样,只能就着家里带来的咸菜吃白饭、喝稀粥。学校只提供白饭,不提供蔬菜,菜都是家里带来的咸菜,一吃就是一个礼拜,吃到最后,菜瓶里全是白色的毛毛。就这样,有些孩子还不能吃个饱饭,这餐吃多了下餐就没得吃了。试问,这样的学生体质差,该怪谁?怪体育课没上好吗?
我相信,教学条件比我们那里差的,应该还有很多。当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奢望通过将体育成绩与升学录取挂钩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体质,是否有些空想主义了?农村与城市相比,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学生体质能不落后吗?据此降低他们的录取比例,于心何忍?那可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啊!
真希望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要把眼光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城市里,而更应该看到那些被大山和农田包围的孩子们。他们的体质健康问题,实在不是体育课所能承受之重呀。奈何又以体育成绩来武断取舍之?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