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4月1日中午,在杭州南山公墓扫墓的人,都被一群年轻人的举动吓了一大跳。“这群小年轻要我带路找马寅初的墓,一找到,突然就开始演话剧!”一名清洁工望着那群声情并茂的年轻人,目瞪口呆:“这是我有史以来见过的最稀奇的扫墓!”而这群浙大学生则表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呼唤人们关注那些曾为国贡献、如今被人淡忘的师长。
在公墓上演话剧,令人瞠目结舌。但这些大学生们的举动,倒是令人玩味。
说句心里话,知道马寅初的人不少,但知道马寅初是哪里人,又葬在哪里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对这样一个人口学的大师级人物,如果我们的了解仅止于历史上遗留下的皮毛,那么显然是令人遗憾的。对于那些类似于马寅初一样的历史先贤,后辈如我们,理应了解得更多。从这个层面看待浙江大学生们在马寅初墓前上演话剧的行为,那么恐怕心中油然而生的应是更多的敬意。
祭扫先贤,在一定的程度上应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化习俗,这种习俗犹如我们要去烈士陵园向长眠于地下的烈士们献花凭吊寄托哀思一样,理应成为民族的一种自觉习惯。但显然,在功利化世俗化商业化痕迹如此浓烈的当下,祭扫那些对中国文化中国文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名人大师,却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罕事。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有着成百上千的杰出人物,诸如文化领域里的李、杜、白,诸如科学界的张衡与祖冲之,诸如思想界的朱熹与王阳明,诸如创立了各自门派的孔子与老庄……从来就不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但我们有多少人知道该去什么地方凭吊祭扫这些先贤呢?
英国有个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上百位对英国历史文化科学有着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下葬于此(如莎士比亚、狄更斯、达尔文、牛顿等)供后来者瞻仰与缅怀。中国的“威斯敏斯特”又在哪儿呢?浙大的学生们以自己的惊人之举向所有关心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
|